在叶菜类植物工厂(如生菜、菠菜、小白菜、油菜等)中,光照系统是最核心的环境控制子系统之一,它直接决定了叶菜的生长速度、产量、品质(如色泽、口感、营养)、抗病性以及能源利用效率。以下是光照系统对叶菜植物工厂的具体影响,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
一、对生长速度与生产周期的影响
1.促进光合作用,加快生长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唯一能量来源,光照系统通过提供适宜的光强、光质和光周期,直接驱动叶菜的光合速率,从而加速干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积累,使叶片快速生长。
实例:在智能植物工厂中,通过优化红蓝光比例(如R:B=4:1)和适当提高光强(如300~400μmol/m²·s),生菜的生长周期可从传统露地种植的35~45天,缩短至18~25天,实现快速上市。
2.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复种指数
由于植物工厂环境可控,光照系统可以全年无休运作,不受季节限制,使得叶菜可实现多茬次连续种植(如每月1茬甚至每2周1茬),极大提高了单位面积年产量。
二、对产量的影响
1.提高单株生物量(鲜重/干重)
合适的光照强度和光周期能够显著提升叶菜的叶片数量、叶面积、株高和整体生物量。
若光照不足(如光强<100μmol/m²·s),叶菜会出现叶片黄化、瘦小、生长停滞;而光照过强但光谱不适宜,则可能导致光抑制或徒长。
2.提升单位面积产量
通过立体栽培(如多层架式种植)+均匀光照系统(如移动式LED或分布式光源),结合智能调控,单位面积的叶菜产量可比传统露地种植提高3~10倍,甚至更高。
例如:某些高效叶菜植物工厂,每平方米年产量可达30~50公斤(鲜重),而传统大田种植仅为5~10公斤。
三、对**品质(外观、口感、营养)**的影响
1.外观品质:色泽、形态、整齐度
光质影响叶色:蓝光促进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合成,使叶片浓绿、有光泽;红光过多可能导致叶片偏薄、颜色偏淡。
光强与均匀性影响形态:光照不足易造成徒长(茎细长、叶片稀疏);光照均匀性差会导致不同位置的叶菜长势不一,影响商品一致性。
智能调控可保障商品性:通过精准控制红蓝光比例(如R:B=3:1~5:1)和均匀补光,叶菜叶片厚实、颜色鲜绿、株型紧凑,更符合高端市场需求。
2.口感与质地
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影响纤维素合成与糖分积累:
光照适中时,叶菜口感脆嫩、纤维少;
光照不足时,叶片可能柔软、纤维增多,口感变差;
适当延长光周期或提高光强,有助于糖分积累,提升风味。
3.营养品质:维生素、抗氧化物质
光照尤其是UV-A、蓝光和红光,能促进叶菜中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叶黄素、花青素、硝酸盐还原酶活性等有益成分的合成。
研究表明,在优化光质(如增加蓝光比例)条件下,生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可提高15%~30%,硝酸盐含量降低(更安全健康)。
四、对抗病性与健康生长的影响
1.降低病害发生率
良好的光照(尤其是蓝光)具有抑菌作用,能抑制部分真菌(如霜霉病、灰霉病)和细菌的繁殖。
光照均匀、强度适中,可减少叶菜因高湿、弱光、通风不良引起的病害(如软腐病、叶斑病)。
2.促进健康形态发育
蓝光能抑制植物徒长,使茎秆粗壮,提高机械强度和抗倒伏能力;
合理的光照调控,还能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物整体健康水平,为高产优质奠定基础。
五、对能源效率与运营成本的影响
1. LED光源的高效节能
植物工厂普遍采用LED植物光照系统,其能耗仅为传统高压钠灯或荧光灯的1/3~1/5,且寿命长达50,000小时以上。
通过智能控制(如根据植物需求动态调光、分时补光),可进一步降低无效光照能耗,提升能源利用率。
2.精准调控减少浪费
传统种植中难以精准控制光照,常存在“过曝”或“光照不足”现象,导致能源浪费或植物生长受限;
智能植物工厂的光照系统基于传感器反馈(如PAR光量子传感器、叶面光强监测),实现“按需补光”,避免能源浪费,降低运营成本。
文章来源:叶菜侠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