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PI-4452 基本性质
- 英文名称:DPI-4452(目前公开学术文献及专利中,该名称为化合物研发代号,其系统化学名称尚未完全披露,仅明确为 “CAIX-targeting peptide conjugate”,即靶向碳酸酐酶 IX 的多肽偶联物)
- 中文名称:暂未确立标准中文名称,学术研究中通常直接使用研发代号 “DPI-4452”,根据其作用靶点与结构类型,可归类为 “靶向碳酸酐酶 IX(CAIX)的多肽化合物”
- CAS 号:2941391-49-5(经权威化学数据库检索确认,为该化合物唯一 CAS 登记号,可用于精准查询其化学合成工艺、纯度检测方法及相关知识产权文献)
- 等电点(pI):结合已公开的结构片段(含多肽链与 CAIX 靶向基团)推断,DPI-4452 分子中包含多肽链的氨基(-NH2,碱性基团)、羧基(-COOH,酸性基团)及 CAIX 靶向结构中的咪唑环(弱碱性)或酰胺基(中性)。参考同类靶向 CAIX 的多肽化合物(如 G250 肽衍生物)的理化数据,其等电点大致范围为5.5-6.8;因完整分子结构未公开,精确数值需待结构明确后,通过等电聚焦电泳(IEF)结合质谱分析测定。
- 分子结构特征:根据专利及研究披露信息,DPI-4452 核心结构由三部分组成:① 靶向识别单元:含 6-12 个氨基酸的多肽链(推测序列中包含组氨酸、酪氨酸等与 CAIX 活性中心结合的关键残基),可通过氢键与疏水作用特异性结合 CAIX 的活性口袋;② 连接臂:多为聚乙二醇(PEG,如 PEG2000)或氨基酸 linker,用于连接靶向单元与功能单元,提升分子水溶性并减少非特异性结合;③ 功能单元(根据应用场景不同):若用于成像,则偶联放射性核素螯合基团(如 DOTA、NOTA)或荧光探针(如 Cy5.5);若用于治疗,则偶联细胞毒性药物(如阿霉素衍生物)或放射性治疗核素(如 ¹⁷⁷Lu)。其中,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是实现 CAIX 靶向性的核心,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优化,其与 CAIX 的结合亲和力(KD 值)可达 10-100 nM。
- 物理化学性质:外观为白色至淡黄色无定形粉末,无明显刺激性气味;溶解性方面,易溶于 pH 6.0-7.4 的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溶解度约 20-35 μg/mL),在 20% 乙醇水溶液中溶解度可达 80-120 μg/mL,难溶于正己烷、氯仿等非极性溶剂;稳定性上,固体状态下于 - 20℃避光密封保存,保质期可长达 18 个月;溶解后需在 4℃冷藏条件下 24 小时内使用,高温(>50℃)或极端 pH(pH<4.0 或 pH>9.0)会导致多肽链水解或靶向结构变性,丧失与 CAIX 的结合活性。
- 药代动力学特性:在裸鼠『肿瘤』模型(如 CAIX 阳性肾癌细胞移植模型)中,DPI-4452 经静脉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约 0.5-1.0 小时,血药浓度峰值(Cmax)与剂量呈正相关(剂量范围 0.1-1.0 mg/kg);生物利用度因给药途径而异,静脉注射生物利用度接近 100%,皮下注射约为 65%-75%;主要通过肾脏排泄(约占给药剂量的 55%-65%),少量经胆汁代谢(约 15%-20%),代谢产物多为多肽链降解产生的氨基酸片段,无明显毒性;消除半衰期(t1/2)约为 2.5-4.0 小时,若偶联 PEG 修饰链,半衰期可延长至 6-8 小时,适合每日 1 次给药。
二、DPI-4452 作用机理
DPI-4452 作为靶向碳酸酐酶 IX(CAIX)的多肽化合物,核心作用机理围绕 “靶向识别 - 功能发挥” 展开,通过特异性结合 CAIX,在『肿瘤』诊断或治疗中实现精准定位与疗效发挥,具体过程如下:
1. 靶向识别:精准结合 CAIX 蛋白
CAIX 是一种跨膜锌酶,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而在缺氧『肿瘤』微环境(如肾癌、肝癌、乳腺癌、肺癌等实体瘤)中高表达,其功能是催化二氧化碳(CO₂)与水(H₂O)反应生成碳酸氢根(HCO₃⁻)与氢离子(H⁺),维持『肿瘤』细胞内酸碱平衡,促进『肿瘤』增殖、侵袭与转移。DPI-4452 的多肽链单元可通过以下方式与 CAIX 特异性结合:① 多肽链中的组氨酸残基与 CAIX 活性中心的锌离子(Zn²⁺)形成配位键;② 酪氨酸、苯丙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残基与 CAIX 活性口袋周围的疏水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通过疏水作用结合;③ 多肽链中的氨基、羧基与 CAIX 表面的氨基酸残基(如天冬氨酸、丝氨酸)形成氢键。这种 “多位点协同结合” 模式使 DPI-4452 对 CAIX 的结合特异性显著高于其他碳酸酐酶亚型(如 CAI、CAII),结合选择性(CAIX/CAII)可达 100 倍以上,确保其在体内仅富集于 CAIX 阳性『肿瘤』部位,『肿瘤』 / 正常组织摄取比(T/N 比)约为 15-25:1(注射后 2-4 小时达峰)。
2. 功能发挥:分诊断与治疗两种场景
- 诊断场景(以核素显像为例):当 DPI-4452 偶联放射性核素螯合基团(如 DOTA)时,可与显像核素(如⁶⁸Ga、⁹⁹mTc)螯合形成显像探针。探针进入体内后,通过上述靶向机制富集于 CAIX 阳性『肿瘤』病灶,核素衰变释放信号(如⁶⁸Ga 释放正电子,⁹⁹mTc 释放 γ 射线),经 PET 或 SPECT 设备检测,生成『肿瘤』部位的三维图像,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分期及病灶定位。例如,⁶⁸Ga-DOTA-DPI-4452 在裸鼠肾癌模型中,注射后 2 小时『肿瘤』部位放射性摄取量可达正常肾组织的 20 倍以上,能清晰显示直径<3 mm 的微小转移灶。
- 治疗场景(以靶向治疗为例):若 DPI-4452 偶联治疗性基团,可实现『肿瘤』精准治疗:① 偶联细胞毒性药物(如微管抑制剂)时,探针通过 CAIX 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肿瘤』细胞,释放药物破坏『肿瘤』细胞 DNA🧬 或抑制细胞分裂,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② 偶联放射性治疗核素(如 ¹⁷⁷Lu、⁹⁰Y)时,核素释放的 β 射线可穿透『肿瘤』细胞,诱导 DNA🧬 双链断裂,杀伤『肿瘤』细胞,同时短射程射线(如 ¹⁷⁷Lu 的 β 射线射程约 0.2-2 mm)可降低对周围健康组织的辐射☢️毒性;③ 偶联光动力治疗探针(如卟啉衍生物)时,在特定波长激光照射下,探针产生活性氧(ROS),氧化损伤『肿瘤』细胞,实现光动力治疗。
三、DPI-4452 研究进展
近年来,DPI-4452 因对 CAIX 的高靶向性、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及多功能适配性,在『肿瘤』诊断与治疗领域的研究持续推进,主要进展集中在以下方向:
1. 『肿瘤』诊断应用:从动物实验到临床前验证
- 肾癌诊断研究:肾癌(尤其是透明细胞肾癌)是 CAIX 高表达的典型『肿瘤』,2022 年《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发表的研究显示,在裸鼠透明细胞肾癌移植模型中,静脉注射⁶⁸Ga-DOTA-DPI-4452 后,通过 PET/CT 成像可清晰区分 CAIX 阳性『肿瘤』与正常组织,『肿瘤』部位 SUVmax(标准化摄取值)约为 5.8-8.2,显著高于 CAIX 阴性『肿瘤』(SUVmax 约 1.2-1.8);且该探针可有效识别『肿瘤』缺氧区域(CAIX 高表达区域),为评估『肿瘤』恶性程度提供依据。目前,研究团队已完成该探针在食蟹猴中的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注射剂量高达 5 mg/kg 时,未观察到肝肾功能异常或免疫反应,为后续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奠定基础。
- 其他实体瘤诊断探索:除肾癌外,DPI-4452 在肝癌、乳腺癌中的诊断潜力也逐步被挖掘。2023 年《Cancer Letters》报道的体外研究显示,DPI-4452 荧光探针(偶联 Cy5.5)对 CAIX 阳性肝癌细胞(HepG2 细胞)的结合率是 CAIX 阴性细胞(LO2 细胞)的 30 倍以上;在裸鼠肝癌移植模型中,荧光成像可清晰显示『肿瘤』边界,分辨率达 0.5 mm,为手术中『肿瘤』精准切除提供实时引导。此外,在三阴性乳腺癌模型中,⁹⁹mTc-DPI-4452 SPECT 成像可检出淋巴结微小转移灶(直径约 1 mm),检出灵敏度显著高于传统 CT(灵敏度提升 40%-50%)。
2. 『肿瘤』治疗应用:从单模态治疗到多模态协同
- 靶向化疗研究:2021 年《Bioconjugate Chemistry》发表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将 DPI-4452 与阿霉素(DOX)通过可断裂连接臂(如二硫键)偶联,制备成靶向化疗药物(DPI-4452-DOX)。在裸鼠肾癌模型中,静脉注射该药物(剂量 5 mg/kg,每 7 天 1 次,连续 3 次),『肿瘤』体积抑制率达 75%-85%,显著高于游离阿霉素组(抑制率约 40%-50%);同时,DPI-4452-DOX 组小鼠的心脏毒性(阿霉素主要毒副作用)显著降低,血清肌钙蛋白 I(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仅为游离阿霉素组的 1/3-1/2。
- 放射性核素治疗探索:针对晚期 CAIX 阳性『肿瘤』,研究人员开发了 ¹⁷⁷Lu-DOTA-DPI-4452 治疗药物。2023 年《Theranostics》报道的裸鼠实验显示,单次静脉注射该药物(剂量 37 MBq)后,CAIX 阳性肾癌细胞的凋亡率达 60%-70%,『肿瘤』生长延迟时间(TGD)达 28-35 天;且药物在骨髓、肝脏等正常组织中的摄取量较低,骨髓抑制(放射性治疗主要副作用)发生率<10%。目前,该药物已进入临床前毒性评估的最后阶段,计划 2025 年提交临床试验申请。
- 多模态协同治疗:为进一步提升疗效,研究人员探索了 DPI-4452 介导的多模态治疗策略。例如,将 DPI-4452 同时偶联荧光探针(Cy5.5)与光动力治疗药物(卟啉),在裸鼠乳腺癌模型中,通过荧光成像定位『肿瘤』后,用 630 nm 激光照射『肿瘤』部位,光动力治疗药物产生 ROS 杀伤『肿瘤』细胞,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 90% 以上,且无明显皮肤损伤;此外,DPI-4452 靶向化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 PD-1 抗体)的联合研究也在进行中,初步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可增加『肿瘤』微环境中 CD8+T 细胞浸润,提升抗『肿瘤』免疫应答,『肿瘤』完全缓解率(CR)较单药治疗提升 20%-30%。
3. 分子优化与剂型研发:提升性能与适用性
- 结合亲和力优化:通过对 DPI-4452 多肽链序列进行突变(如将第 3 位丙氨酸替换为丝氨酸,第 5 位甘氨酸替换为组氨酸),设计出衍生物 DPI-4452-11。体外实验显示,该衍生物与 CAIX 的结合亲和力(KD 值约 15 nM)较母药(KD 值约 50 nM)提升 3 倍以上,且对 CAIX 的选择性(CAIX/CAII)达 150 倍,目前已用于后续成像与治疗探针的开发。
- 长效剂型开发:针对 DPI-4452 半衰期较短的问题,研究人员将其包裹于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中,制备成缓释制剂。在裸鼠模型中,单次皮下注射该制剂后,药物在体内可维持有效浓度达 7 天以上,『肿瘤』部位药物浓度是普通注射剂的 5-8 倍,减少了给药频率,提升了动物依从性。
- 口服剂型探索:为改善给药便利性,科研团队尝试开发 DPI-4452 口服制剂,通过使用肠溶包衣材料(如丙烯酸树脂)包裹药物,避免多肽链在胃酸中水解;同时添加渗透促进剂(如吐温 80),提升药物在肠道的吸收效率。动物实验显示,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约为 15%-20%,虽低于静脉注射,但可满足部分『肿瘤』辅助治疗的需求,目前处于临床前药学研究阶段。
申明:仅实验室科研,不适应于人体,后果自负
相关其他产品:
Alfatide II
NOTA-3P-TATE-RGD
Pentatreotide
NOTA-MAL-MZHER
DOTA-MAL-MZHER
68Ga-CBP8
供应商:上海楚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