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性质
(一)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
- 英文名称: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简称 PSMA),又称 Glutamate Carboxypeptidase II(GCP II,谷氨酸羧肽酶 II)、N-Acetylated Alpha-Linked Acidic Dipeptidase(NAALADase,N - 乙酰化 α- 连接酸性二肽酶)。
- 中文名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别名谷氨酸羧肽酶 II、N - 乙酰化 α- 连接酸性二肽酶。
- 分子本质:属于 II 型跨膜糖蛋白,归为 M28 家族金属肽酶,由 750 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 100-120 kDa,因糖基化修饰程度不同,分子质量存在 5-10 kDa 的波动范围。
- 等电点(pI):约 6.0-6.5,不同来源(如前列腺癌细胞株纯化、重组表达)的 PSMA,受糖基化水平差异影响,等电点可能出现 ±0.2 的小幅偏差。
- 表达特征:具有严格的组织特异性,在前列腺癌细胞(尤其是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表面呈高表达,表达量为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的 10-100 倍;在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唾液腺腺泡细胞等正常组织中仅低水平表达,且无显著生理功能影响。
- 核心功能:兼具肽酶活性与受体功能,肽酶活性可催化肽链 C 端谷氨酸或天冬氨酸残基水解(如水解神经递质前体 NAALAD 生成谷氨酸),受体功能可结合叶酸及其衍生物,参与细胞营养摄取与信号传导。
(二)PSMA617(CAS:1702967-37-0,亦作 PSMA-617)
- 英文名称:(S)-2-(4-((S)-1-((S)-1-Carboxy-5-((4-((1,4,7,10-tetraazacyclododecan-1-yl) methyl) phenyl) carbamoyl) pentyl) amino)-1-oxopropan-2-yl) amino)-5-ureidopentanedioic acid,常用简称 PSMA617。
- 中文名称:(S)-2-(4-((S)-1-((S)-1 - 羧基 - 5-((4-((1,4,7,10 - 四氮杂环十二烷 - 1 - 基)甲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戊基)氨基)-1 - 氧代丙烷 - 2 - 基)氨基)-5 - 脲基戊二酸。
- CAS 号:1702967-37-0。
- 分子结构特点:作为 PSMA 的强有效抑制剂、靶向配体与成像配体,分子包含三大功能域:一是高亲和力靶向结合域(脲基 - 谷氨酸结构),可特异性识别 PSMA 活性口袋,结合解离常数(KD)约 0.1-0.5 nM;二是柔性连接臂(由丙氨酸 - 谷氨酸片段构成),可减少空间位阻,确保靶向结合域与 PSMA 高效结合;三是核素螯合域(1,4,7,10 - 四氮杂环十二烷,DOTA),可与 68Ga、177Lu、225Ac 等放射性核素稳定螯合,螯合常数(log K)>20,满足成像与治疗需求。
- 等电点(pI):约 4.0-4.5,分子含 3 个羧基(-COOH)与 1 个脲基(-NH-CO-NH-),整体呈酸性,在人体生理 pH(7.2-7.4)环境中带负电,可减少与带负电细胞膜的非特异性吸附,提升靶向递送效率。
- 溶解性与稳定性:易溶于水、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2-7.4),溶解度>10 mg/mL;在甲醇、乙醇中溶解度较低(<1 mg/mL);2-8℃条件下,PSMA617 溶液可稳定保存 48 小时以上,无明显降解;螯合 68Ga 后形成的 68Ga-PSMA617,室温(20-25℃)下可稳定存在 6 小时,放射化学纯度>95%。
- 抑制活性:对 PSMA 的抑制活性显著优于早期配体(如 PSMA11),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 0.3-0.8 nM,可竞争性阻断 PSMA 与天然底物的结合,抑制效率达 90% 以上。
二、应用领域
(一)前列腺癌靶向成像(基于成像配体特性)
- PET 成像诊断:PSMA617 作为成像配体,与正电子核素 68Ga 螯合形成 68Ga-PSMA617,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前列腺癌 PET 成像探针之一。经静脉注射(剂量约 1.85-3.7 MBq/kg)后,探针通过靶向结合域特异性富集于 PSMA 阳性『肿瘤』细胞,1-2 小时后进行 PET 成像,可清晰显示前列腺原发灶、盆腔淋巴结转移灶及远处转移灶(如骨转移、肺转移、肝转移)。
- 临床应用场景:适用于前列腺癌早期诊断(针对 PSA 水平轻度升高(4-10 ng/mL)但传统 MRI/CT 阴性的患者,检出率比传统影像提升 30%-50%)、精准分期(明确『肿瘤』是否突破前列腺包膜、是否存在远处转移,为手术或放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复发监测(术后或放疗后 PSA 升高但传统影像未发现病灶时,可检出直径<3 mm 的微小复发病灶)、治疗前 PSMA 表达评估(筛选适合 PSMA 靶向治疗的患者,避免无效治疗)。
- 优势对比:与传统影像学检查(如 CT、MRI、骨扫描)相比,68Ga-PSMA617 PET 成像的灵敏度(90%-95%)和特异性(85%-90%)更高,对骨转移的检出率比骨扫描提升 20%-30%,对软组织转移的检出率比 CT/MRI 提升 15%-25%。
(二)前列腺癌靶向治疗(基于靶向配体与抑制剂双重特性)
- 放射性核素治疗:PSMA617 作为靶向配体,与治疗性核素(如 177Lu、225Ac)螯合形成靶向治疗药物,其中 177Lu-PSMA617 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如美国、欧盟成员国、中国)获批用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治疗。治疗方案通常为每 6-8 周注射一次,每次剂量约 6.0-7.4 GBq,共 3-4 个周期。
- 适用患者群体:针对经内分泌治疗(如阿比特龙、恩扎卢胺)或化疗(如多西他赛、卡巴他赛)失败,且 PSMA PET 成像阳性的 mCRPC 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获益。
- 治疗效果:临床研究(如 VISION 试验)显示,接受 177Lu-PSMA617 治疗的患者,PSA 水平下降≥50% 的比例达 60%-7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约 8.7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约 15.3 个月,相比传统治疗(中位 OS 约 11 个月)延长 4-5 个月;同时,患者的骨痛、乏力等症状缓解率达 50%-60%,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 安全性: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如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约 20%-30%,多为 1-2 级)、口干(发生率约 40%-50%,与唾液腺低表达 PSMA 有关),无严重不可逆毒性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
(三)前列腺癌基础研究工具(基于靶向配体与抑制剂特性)
- 细胞与动物模型构建:PSMA617 可作为靶向配体,与荧光素(如 FITC、Cy5)或荧光量子点偶联,制备荧光标记探针,用于 PSMA 阳性前列腺癌细胞(如 LNCaP、C4-2 细胞株)的体外成像,观察 PSMA 在细胞表面的表达分布与内吞过程;也可用于构建 PSMA 阳性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通过活体荧光成像或 micro-PET 成像,动态监测『肿瘤』生长与转移情况。
- PSMA 功能研究:作为 PSMA 抑制剂,PSMA617 可用于探究 PSMA 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通过在细胞或动物模型中加入 PSMA617,抑制 PSMA 活性后,观察『肿瘤』细胞增殖(CCK-8 法)、迁移(Transwell 实验)、侵袭(划痕实验)能力的变化,以及『肿瘤』血管生成(免疫组化检测 CD31 表达)的差异,为解析 PSMA 介导的『肿瘤』进展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 药物研发筛选:PSMA617 的结构可作为新型 PSMA 靶向药物研发的模板,通过对其靶向结合域或连接臂进行结构修饰(如引入亲水性基团、优化脲基结构),开发亲和力更强、药代动力学更优的配体;同时,PSMA617 也可作为阳性对照,用于体外筛选新型 PSMA 抑制剂或靶向探针,评估候选药物的抑制活性与靶向性。
三、作用机理
(一)对 PSMA 的抑制机理(基于抑制剂特性)
- 竞争性结合机制:PSMA 的活性位点由 Zn²⁺催化中心与周围氨基酸残基(Asp453、His553、Glu518、Arg534)构成的结合口袋组成。正常生理状态下,PSMA 的天然底物(如 NAALAD、叶酸)通过与结合口袋的氢键作用(Asp453 与底物氨基形成氢键)、静电作用(Arg534 与底物羧基形成静电引力)进入催化中心,被 Zn²⁺激活的水分子水解。
- PSMA617 的结合优势:PSMA617 分子中的脲基(-NH-CO-NH-)可与 PSMA 结合口袋的 Asp453、His553 残基形成双重氢键,结合强度比天然底物高 5-10 倍;同时,其谷氨酸残基的羧基可与 Arg534 残基形成强静电作用,进一步增强结合亲和力。这种 “双重作用” 使 PSMA617 与 PSMA 的结合能力远优于天然底物,可竞争性占据 PSMA 活性位点,阻止底物结合。
- 长效抑制效果:PSMA617 的分子结构中,连接臂与螯合域的空间构象稳定,结合 PSMA 后无法被 Zn²⁺催化中心水解,形成 “PSMA-PSMA617” 稳定复合物,解离半衰期约 24-48 小时,实现对 PSMA 肽酶活性与受体功能的长效抑制,阻断 PSMA 介导的『肿瘤』细胞增殖信号(如 PI3K/Akt 通路激活)与营养摄取(如叶酸转运),抑制『肿瘤』生长。
(二)靶向成像作用机理(基于成像配体特性)
- 靶向富集过程:PSMA617 作为成像配体,静脉注射后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通过其靶向结合域与前列腺癌细胞表面的 PSMA 特异性结合,结合后通过 PSMA 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部,在『肿瘤』细胞内富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摄取比约 20-50:1),而在低表达 PSMA 的正常组织(如肾脏、唾液腺)中仅少量分布,且通过尿液快速排泄(注射后 4 小时内约 50%-60% 通过肾脏排出),降低正常组织辐射☢️剂量。
- 核素示踪与影像生成:与 PSMA617 螯合的 68Ga(半衰期约 68 分钟)会持续发生 β⁺衰变,释放正电子(β⁺),正电子在体内与电子(e⁻)发生湮灭反应,产生一对能量相等(511 keV)、方向相反的 γ 光子。PET 设备通过环绕人体的探测器阵列捕捉这些 γ 光子,记录光子的发射时间、位置与强度信息,再通过计算机算法对数据进行重建,生成『肿瘤』部位的三维断层影像,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代谢活性(放射性摄取越高,提示『肿瘤』活性越强)。
(三)靶向治疗作用机理(基于靶向配体特性)
- 靶向递送过程:PSMA617 作为靶向配体,与 177Lu(β 射线核素)或 225Ac(α 射线核素)螯合后,通过靶向结合域特异性结合 PSMA 阳性『肿瘤』细胞,随后被细胞内吞进入溶酶体,核素在溶酶体内释放,实现治疗性核素在『肿瘤』细胞内的精准递送与富集,使『肿瘤』细胞内的辐射☢️剂量远高于正常组织(『肿瘤』细胞辐射☢️剂量约为正常细胞的 10-20 倍)。
- 核素杀伤机制:177Lu 释放的 β 射线(最大能量 0.497 MeV,平均射程 0.6 mm)可穿透多个『肿瘤』细胞,通过直接电离作用破坏『肿瘤』细胞的 DNA🧬 链(导致 DNA🧬 单链断裂与双链断裂),同时产生大量自由基(如羟基自由基・OH),间接损伤 DNA🧬;225Ac 释放的 α 射线(最大能量 5.8 MeV,平均射程 0.05 mm)虽射程短,但能量高,可在极短距离内产生密集的电离事件,高效破坏『肿瘤』细胞 DNA🧬,且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当 DNA🧬 损伤超过『肿瘤』细胞的修复能力时,细胞会启动凋亡程序(激活 caspase-3、caspase-9 等凋亡相关蛋白),实现『肿瘤』细胞杀伤。
- 协同抑制作用:PSMA617 在递送核素的同时,其抑制剂特性可持续抑制 PSMA 的功能,阻断 PSMA 介导的『肿瘤』细胞增殖与营养摄取,削弱『肿瘤』细胞的修复能力,增强核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形成 “靶向递送 - 核素杀伤 - 功能抑制” 的协同作用机制,提升治疗效果。
相关产品:
PSMA-BCH
PSMA I&T;Zadavotide guraxetan
HYNIC-PSMA
DOTA-FAPI04
DOTA-NI-FAPI-04
NOTA-FAPI04
声明:仅实验室科研,不适应人体,后果自负
供应商:上海楚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