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高刷新率屏幕、高性能处理器等技术的普及,手机的功耗也在不断攀升,如何在高强度使用场景下保持持久的续航,成为各大厂商继需解决的难题。
尽管各大手机厂商都在加大电池容量,甚至有的加强散热技术,有的还针对系统底层来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不管是什么样的策略,为的就是让用户的使用体验变得很好,以此来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中,获得高热度。
而近期,有海外媒体对小米17 Pro Max、苹果iPhone 17 Pro Max、『三星Galaxy』 S25 Ultra、小米15 Pro、一加13和谷歌Pixel 10 Pro XL六款旗舰机型进行了极限续航测试,话不多说,看看谁是真正的有实力。
需要了解,这次测试采用了极为严苛的标准,模拟了重度用户一天内的典型使用场景,也算是多场景覆盖。
测试项目包括3小时游戏、3小时视频播放、1.5小时网页浏览、1.5小时『社交媒体』使用,以及持续拍摄4K视频直至电量完全耗尽。
其中游戏代表GPU密集型任务,视频播放考验屏幕功耗与解码效率,网页浏览和『社交媒体』则混合了CPU计算与网络通信,而4K视频拍摄则是当今手机中最耗电的操作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17 Pro Max配备了高达7500mAh的硅碳电池;苹果iPhone17 Pro Max电池容量仅为4823mAh,其余机型就不透露了,只能说每款产品的区别都很大。
而从测试的结果来看,小米17 Pro Max以13小时36分钟的续航成绩位居第一,但与排名第二的iPhone 17 Pro Max(13小时31分钟)差距微乎其微。
考虑到小米的电池容量比苹果高出55.22%,这样的结果确实出乎意料,因为其搭载的7500mAh硅碳电池无疑是硬件上的重大突破。
硅碳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相比传统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循环寿命,但也可以看出来,仅靠电池容量的提升并不足以实现续航的绝对领先。
这可能源于新机配备了更高功耗的组件,又或者是系统底层方面需要进一步的优化,这样才能够带来更好的表现。
不可否认,苹果iPhone 17 Pro Max的表现堪称本次测试的最大亮点,以明显较小的电池容量实现了几乎与小米17 Pro Max持平的续航。
一方面,A系列『芯片』的能效比一直是行业标杆,不仅性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功耗控制也是非常的出色。
另一方面,iOS系统对后台活动的严格管控,以及苹果对第三方应用功耗的严格规范,共同构成了这一优异表现的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视频拍摄环节,苹果的优化可能更为出色,众所周知,4K视频录制是极耗电的操作,而苹果在图像信号处理器和视频编码器上的专长可能在此发挥了关键作用。
然后就是其他参赛者各有特色的表现,比如『三星Galaxy』 S25 Ultra以11小时20分钟的成绩位居中游,这可能与其高分辨率屏幕和高性能模式有关。
小米15 Pro作为前代产品,12小时31分钟的表现已相当出色,说明小米在能效优化上的持续进步。
一加13的11小时56分钟符合其“流畅体验”的定位,可能在游戏环节表现更佳;谷歌Pixel 10 Pro XL的11小时28分钟则反映了原生Android系统在能效管理上的特点,也就是简洁但可能不够精细。
不管怎么说,这些主流机型的续航表现都是有着不错的表现,只是想大幅度的提升,或许还需要一些策略。
其实说到这里,手机电池容量不等于续航,原因在于多方面,比如处理器能效上,苹果A系列等不同『芯片』通过架构定制、异构计算等优化,影响续航表现。
屏幕技术方面,三星、苹果、小米等屏幕在亮度等平衡上不同,自适应刷新率技术可节省电力;软件优化上,iOS和Android各厂商定制优化,影响实际功耗。
展望未来,电池技术革新中,硅碳等电池将提高容量或充电速度;『芯片』能效提升上,先进制程和专用协处理器可降低功耗;软件智能调度里,AI 驱动功耗管理将更精细化。
至于无线🛜化与云化方面,5G及以上技术和无线🛜充电普及,将改变续航焦虑现状,让用户随用随充,为手机续航发展指明方向。
总之,在『智能手机』领域,单纯的硬件参数堆砌已不再是制胜法宝,真正的续航实力来自于硬件能效、软件优化、散热设计和智能调度的完美结合。
对此,大家有什么期待吗?欢迎回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