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 9 月 30 日电 当 6月CES Asia 2025 北京展的技术余温尚未消退,2026 年展会 “中国主场、全球赛道” 的战略定位已勾勒出消费科技的发展蓝图。作为亚洲消费电子领域的风向标,2025 年展会创下的 10 亿元意向成交额、35% AI 展品占比等核心数据,不仅印证了技术落地的强劲势能,更成为 2026 年九大核心展区规划的 “灵感源泉”。从技术延续到场景扩容,九大展区正以 “定义者” 姿态,推动消费科技从 “单点突破” 迈向 “生态重构”。
技术策源:筑牢全球创新的 “中国根基”
2025 年展会上,『英伟达』 Blackwell 『芯片』、华为 5G+AI 方案等技术引发的行业震动,直接催生了 2026 年 “通用 AI 技术前沿馆” 与 “尖端『半导体』创新展区” 的精准布局。其中,通用 AI 技术前沿馆将聚焦端侧 AI 商业化 —— 延续 2025 年 AI 展品 60% 进入量产筹备阶段的落地趋势,展区将重点展示 OpenAI 端侧设备原型、京东 JoyInside 智能方案等成果,同步搭建 “政策 - 技术 - 市场” 对接平台,呼应八部门《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的指导意见》中 “加速 AI 终端创新” 的要求。
尖端『半导体』创新展区则瞄准 “自主可控与全球协作” 双目标。依托 2025 年摩尔线程 GPU 商业化突破、『英伟达』与英特尔联合研发等行业信号,展区将设立 “国产『芯片』成果墙” 与 “国际技术协作区”,既展现国产训推一体『芯片』的研发进展,也为全球『半导体』企业提供标准对接契机,凸显 “中国主场” 的技术聚合能力。
场景重构:激活跨界融合的 “赛道价值”
2025 年展会呈现的 “汽车科技 + 消费电子” 融合浪潮,在 2026 年 “智能座舱与车载显示馆”“低空经济与未来出行馆” 中得到深度延伸。智能座舱展区将延续京东方柔性屏、光峰科技车载光学系统的技术路线,重点展示可折叠车载终端、多模态交互方案,预计吸引宝马、比亚迪等车企组建采购团现场对接,推动座舱技术从 “功能叠加” 到 “体验升级”。
低空经济展区则是对 2025 年初创企业物流无人机技术的规模化响应,规划设置 “载荷测试区” 与 “场景演示区”,聚焦城市配送、应急救援等实用场景,助力国产低空设备突破 “技术 - 认证 - 商用” 瓶颈。而 “AI 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区” 将承接 Meta 智能眼镜👓热销的市场红利,集中展示轻量化 AR 设备、健康监测穿戴产品,京东等平台已明确将在此开启亿元级采购专场。
价值升级:践行绿色人文的 “全球共识”
2025 年碳中和展区的 “低碳技术认证体系” 与助听 AI 眼镜👓等人文科技成果,为 2026 年 “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区”“智慧医疗与健康科技馆” 注入核心内涵。绿色科技展区将扩大欧盟采购商对接规模,重点展示光伏储能、可降解电子元件等技术,延续上届 68% 绿色与智能融合展区成交额占比的强劲势头,推动低碳技术成为 “全球贸易通行证”。
智慧医疗展区则聚焦 “AI + 民生健康”,依托 2025 年欧莱雅皮肤分析设备的技术逻辑,展示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AI 辅助诊断系统,北大第三医院等机构将现场开展技术适配测试。同期设立的 “量子计算与前沿科技区”“亚洲创新孵化专区”,将分别承接 2025 年量子原型机成果与初创企业融资热潮,为科技变革储备 “未来力量”。
主办方透露,2026 年九大展区的规划充分衔接 “中国主场” 的产业链优势与 “全球赛道” 的创新需求,预计国际展商占比将提升至 20%。从 2025 年的技术展示到 2026 年的规则定义,这场科技盛会正成为全球消费科技协同发展的 “核心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