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价铬电镀用钛阳极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是钛基体,其选材与性能直接决定阳极的结构稳定性与耐蚀基础。该类钛阳极的钛基体专用TA1或TA2牌号工业纯钛,这两种牌号纯钛的铁、碳等杂质含量极低,可避免杂质在电镀过程中溶解进入电解液,影响三价铬镀层质量。同时,TA1、TA2纯钛具备优异的耐腐蚀性,在三价铬电镀常用的酸性电解液中,能长期抵御氢离子与铬离子的侵蚀,不发生明显腐蚀溶解;其机械强度也能满足阳极加工需求,抗拉强度分别可达240MPa、345MPa,可加工成不同结构形式且不易变形,为后续涂层附着与长期使用提供可靠基体支撑。
涂层材料是三价铬电镀用钛阳极实现催化功能与耐用性的关键组成,由氧化钌、氧化铱与铂三种组分按特定比例复合而成,各组分功能互补。其中,氧化钌作为核心催化组分,能显著提高阳极的析氧催化能力——在三价铬电镀过程中,阳极需发生析氧反应以维持电解液电位稳定,氧化钌可降低析氧反应活化能,使析氧过电位控制在较低水平,减少电能损耗;氧化铱则主要承担增强耐蚀性能的作用,其化学稳定性极高,能在酸性与氧化性环境中形成致密保护膜,阻止电解液渗透至钛基体,避免基体与涂层间发生腐蚀反应,延长涂层使用寿命;铂组分的加入可进一步提升涂层整体稳定性,通过与氧化钌、氧化铱形成固溶体结构,优化涂层晶体排列,减少涂层在长期使用中的剥落风险,同时提升涂层导电性,确保电流在涂层中均匀传递,避免局部电流集中导致涂层损坏。
三价铬电镀用钛阳极的结构形式需根据电镀槽结构与待镀产品形状进行针对性设计,主要分为板状、网状与管状三种类型,以适配不同电镀场景需求。板状钛阳极结构简单,表面平整,适合用于平面件的电镀,可通过调整板状阳极的尺寸与数量,控制电镀区域的电流分布均匀性;网状钛阳极由钛网基材涂覆涂层制成,具备良好的透气性与电流分散性,适用于复杂形状零件的电镀,能使电解液更顺畅地流通,避免零件凹陷处出现电流死角,确保镀层厚度均匀;管状钛阳极则多用于连续电镀生产线,可围绕待镀工件形成环形电流场,实现工件连续通过时的均匀电镀,其管状结构还便于安装与维护,能提升生产线运行效率,三种结构形式共同覆盖了三价铬电镀的主流应用场景,保障不同产品的电镀质量。
在确定铱镀钛网回收价格时,铱钛网的光谱数据、厚度规格与铱市场行情是三个核心参考因素,其中光谱数据直接反映铱含量,是决定回收价值的基础。光谱检测可精准测定铱镀钛网中铱的实际含量,市场上铱镀钛网的铱含量范围覆盖1%至50%,含量差异直接影响可回收铱金属的总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铱含量每提升1个百分点,单位重量铱镀钛网的回收价值便会按比例增加,例如1公斤含铱5%的铱镀钛网,可回收铱金属量是含铱1%的5倍,回收基础价值差异显著。厚度规格则与铱镀钛网的基材重量及涂层附着量相关,市面上常见厚度为0.5-2.0mm,相同铱含量下,厚度越大的铱镀钛网,单位面积的钛基材与涂层总量越多,可回收的铱金属绝对量也相应增加,因此厚度是计算回收重量时的重要参数,需通过卡尺或千分尺进行精准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