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会逐渐变稀,故不能进行到底,比如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
⒉ Cl2与足量Fe反应,无论铁过量还是未过量,只生成氯化铁,只有溶液中铁才与氯化铁反应生产氯化亚铁。
⒊ 磷与氯气反应,氯气充足生成五氯化磷,氯气不足生成三氯化磷。
⒋ 工业上用氯气和熟石灰制取漂白粉。
⒌ 漂白粉失效的原理: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次氯酸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因而次氯酸才有漂白效果,所以次氯酸分解之后就失效了。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lO)2+CO2+H2O=CaCO3+2HClO
2HClO=2HCl+O2
⒍ A单质在暗处与氢气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A为氟气。(2013年广东高考)
⒎ 氢氟酸能够溶解很多其他酸都不能溶解的玻璃(二氧化硅)反应方程式如下:
SiO2(s)+4HF(aq)→SiF4(g)+2H2O(l)
⒏ 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而不是碘化钾中的碘元素。做题中经常会忘记,比如碘盐(KIO3)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这显然是错误的。
⒐ 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为Br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元素为:Hg。
⒑ 淡黄色的AgBr,黄色的AgI。
⒒ 见光易分解的物质:硝酸、碘化银、溴化银、氯化银、次氯酸。
碳酸氢钠是加热才分解。
⒓ 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生成一氧化氮。
⒔ 碳铵:氨气、二氧化碳、水,以1:1:1比例反应生成碳酸氢铵(俗称碳铵)(2010年高考重庆卷)
⒕ 碳C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
⒖ 木炭与浓硫酸、浓硝酸反应均生成二氧化碳。
C+2H2SO4(浓)=CO2↑+2SO2↑+2H2O;
C+4HNO3(浓)=CO2↑+4NO2↑+2H2O(条件是加热)
⒗ 过量二氧化碳通入水玻璃中的反应为:
2H2O+2CO2+Na2SiO3=2NaHCO3+H2SiO3↓,二氧化碳不过量生成碳酸钠。
⒘ 碳酸钠俗名是纯碱、苏打,显碱性但不是碱,是盐。(稳定)
⒙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加热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不稳定)在推断题中会出。
⒚ 发酵粉主要成分是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不是碳酸钠。
⒛ 将二氧化碳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变浑浊或有晶体析出,说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H2O+CO2=2NaHCO3
21.侯氏联合制碱法的三个化学方程式:(2012江苏高考题,一个选择题知识点)即:NaCl(饱和)+NH3+H2O+CO2=NH4Cl+NaHCO3↓
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⑴ 向浓氨水中通入足量CO2生成碳酸氢铵:NH3+H2O+CO2=NH4HCO3
⑵ 再加入食盐细末搅拌:NH4HCO3+NaCl=NH4Cl+NaHCO3(析出)
因为碳酸氢钠溶解度很小,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一分子的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
⑶ 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水、二氧化碳:2NaHCO3=Na2CO3+H2O+CO2(气体)
22.硅也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气体),不单单只有铝,看题眼怎么说的,如果是金属就是铝,非金属就是硅。
23.水玻璃为硅酸钠等易溶性硅酸盐的混合物。
24.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是硫化氢。
25.硫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不是三氧化硫。
(选择题中,关于物质的量会考,求转移电子数目,二氧化硫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会与氧气生成三氧化硫)
26.SO2能使品红褪色,加热时又能恢复成原色,说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可逆的。
27.二氧化硫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如把二氧化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
28.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29.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钙、氯化钡反应,比如考题中说将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可生成亚硫酸钡。这是错误的。可以这么记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这个反应是不可逆的。或者是弱酸不能制强酸。
30.高考选择题:将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紫色退去,是因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错误,是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
高锰酸钾与二氧化硫反应:2KMnO4+5SO2+2H2O=2MnSO4+2H2SO4+K2SO4
31.亚硫酸根离子和氯水反应为什么会生成气体。Cl2+SO32-+H2O=SO42-+2HCl,亚硫酸根离子还没反应完全,又和反应产物盐酸反应生成SO2二氧化硫气体。所以氯水不能和亚硫酸根共存,会氧化成硫酸根离子也可能会有气体生成。
32.金属锂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氧化锂,没有过氧化物产生。
33.碱金属的特殊性:锂的密度比煤油小,不能保存在煤油中,通常密封在石蜡里,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
34.碱金属的密度由锂到铯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是有反常的钠密度比钾的大。
35.钠在常温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或完全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36.钠的密度比钾大。所以随着核电荷数荷数的增加,密度逐渐增大,就是错误的。
37.钠是一种银白色固体、铁也是银白色固体,不是黑色,铜是紫红色。
38.做钠这部分题别忘记差量法,极值法和守恒法。例如高考真题:(07全国卷II)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为0.50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
这道题就是应用了钠守恒,利用这么一个主线,钠——钠的氧化物——氢氧化钠——氯化钠(钠来自于固体钠),通过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计算出氯化钠的物质量为0.04摩尔。假设:
钠与氧反应全部生成氧化钠,那么氧化钠是0.02摩尔,所以氧化钠的固体质量为0.02×62=1.24g。若生成物全部为过氧化钠,那么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2摩尔,质量为0.02×78=1.56g,由于生成物为1.5g,所以必为二者的混合物。
39.泡沫灭火器🧯的应用,硫酸铝和碳酸氢钠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和水。
40.钠与酸反应,当钠剩余时别忘记还会与水反应。
41.钠与盐溶液反应,先考虑钠与水反应,再考虑氢氧化钠与盐的反应。比如钠投入硫酸铜溶液。
42.一定量的过氧化钠与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可视作先与二氧化碳反应,待二氧化碳反应完全,再与水反应。
4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理解为吸收了二氧化碳中的CO,水中的H2。例如:全国高考题:取a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A.H2 B.CO C.C6H12O6 D.C12H22O11
解析:A:氢气燃烧生成水,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相当于吸收了水中的氢,正好符合质量不变。B: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相当于吸收了二氧化碳中的CO,故正确。C可以将其变式6(CO)6(H2),就可以参考AB了。D选项,就不符合了。
44.镁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2Mg+CO2=2MgO+C(条件点燃),这是推断题常考考点,一个金属和一气体反应,生成一黑色物质和白色物质。氧化镁是白色的,碳是黑色的。反应现象是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和黑色固体。
45.镁在二氧化硫中燃烧与在二氧化碳中相似,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硫,但是生成的硫能继续与镁反应,生成硫化镁。
2Mg+SO2=2MgO+S
Mg+S=MgS(条件都是点燃)。
46.镁与氮气、二氧化碳均可以反应:
3Mg+N2=Mg3N2
2Mg+CO2=C+2MgO
(条件都是点燃,别忘记哦。如果认为镁与氮气不反应就是错的哦)
47.金属铝与强碱溶液的反应,水做氧化剂。不是氢氧化钠。
2Al+2NaOH+2H2O=2NaAlO2+3H2↑
48.将钠、镁、铝各0.3mol分别放入100mL1mol/L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
A.1∶2∶3 B.6∶3∶2 C.3∶1∶1 D.1∶1 ∶1
解析:正确答案选C。别忘记钠过量会与水反应放出氢气,而铝和镁不能与冷水反应,且二者过量,只能用盐酸的量计算生成氢气的量。
49.氢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可以和强酸强碱反应,一般不溶于弱酸弱碱,如碳酸、氨水等。(高考题中经常考的氢氧化铝溶于过量的氨水,沉淀不溶解,没有偏铝酸根生成)
50.偏铝酸根与氢离子反应:
如果是H+少量发生:H++H2O+AlO2-=Al(OH)3↓
如果是大量H+那么:AlO2-+4H+=Al3++2H2O
51.二氧化碳与偏铝酸根反应:
CO2少量:2AlO2-+CO2+3H2O=2Al(OH)3↓+CO32-
CO2过量:AlO2-+CO2+2H2O=A(OH)3↓+HCO3-
52.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双水解的应用:
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53.发酵粉主要成分是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不是碳酸钠。
54.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都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切忌不可用碳酸钠。
55.明矾净水的原因是利用水解原理,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两种金属离子:KAl(SO4)2=K++Al3++2SO42-
而Al3+很容易水解,生成胶状的氢氧化铝Al(OH)3:
Al3++3H2O=Al(OH)3(胶体)+3H+
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
56.铝盐与偏铝酸盐易发生双水解反应:Al3++3AlO2-+6H2O=4Al(OH)3↓
57.铝热反应原理可以应用在生产上,例如用于冶炼稀有金属、野外焊接铁轨、定向爆破。
58.铝热剂是把铝粉和氧化铁粉末按一定比例配成的混合物。
59.铝热反应:
氧化铁:2Al+Fe2O3=Al2O3+2Fe
四氧化三铁:8Al+3Fe3O4=4Al2O3+9Fe
二氧化锰:4Al+3MnO2=2Al2O3+3Mn (反应条件都为高温)
60.铝热反应的重点:
⑴ 铝热反应常用于冶炼高熔点的金属,并且它是一个放热反应,其中镁条为引燃剂,氯酸钾为助燃剂。
⑵ 原理:铝热反应的装置中铝热剂在最下面,上面铺层氯酸钾,中间插根镁条。反应时先点燃镁条,高温使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这样又促进镁条燃烧;镁条燃烧产生大量热,因为铝热反应需高温条件,这样反应就得以进行。
61.钝化现象:铁、铝在冷的浓硝酸或浓硫酸中钝化。钝化只在常温下进行,加热条件下铁会与浓硫酸反应。
2Fe+6H2SO4(浓)=Fe2(SO4)3+3SO2↑+6H2O
钝化是指活泼金属在强酸中氧化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组织金属进一步反应。
62.铁或者铝制成可以密封贮运浓硫酸或者是浓硝酸,是因为铁和铝不能与浓硫酸和浓硝酸反应。
错,不是不反应,钝化是浓硫酸和浓硝酸把铁和铝表面氧化,生成致密氧化物,阻止了金属与浓酸的接触。
63.铁与水蒸气高温反应,不写气体符号。3Fe+4H2O=Fe3O4+2H2
64.人体中的铁为二价铁,不是三价铁。
65.铁红:三氧化二铁。磁性氧化铁为四氧化三铁。
66.生铁、普通铁、不锈钢含碳量依次降低。
生铁:生铁是含碳量大于2%的铁碳合金;
钢:钢是含碳量在0.04%-2.3%之间的铁碳合金;
不锈钢是Fe、C、Cr合金,Fe含量大约为74.6%。
67.合金是混合物,性能往往优于其成分的金属,比如:硬度比它的各组分金属硬度大,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组分熔点要低。
68.氯化铁溶液能与铜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
(正确),在离子方程式里经常考,利用腐蚀法制作印刷线路板:Fe3++Cu=Fe2++Cu2+
电荷不守恒,如果做离子方程式06-08年高考真题,这个点大概考了至少3次。
69.铁、铜等变价金属与硫反应时生成低价化合物(硫化亚铁、硫化亚铜)。而与氯气反应时生成其高价化合物。
70.高锰酸根在强酸性条件下被还原成锰离子,在弱酸性、中性至中度碱性时得到二氧化锰,在强碱性时得到锰酸根(MnO42-)。(一般情况下)
71.常温下,溴为液态。卤素三态全有。
72.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73.赤潮:氮、磷(发生在海水中)
74.水华:同赤潮(发生在淡水中)
75.光化学烟雾:氮的氧化物(淡蓝色)
76.酸雨:二氧化硫
77.臭氧空洞:氟氯烃
78.水俣病:甲基汞
79.记住几个常见的硫酸盐:
明矾(十二水硫酸铝钾)
重晶石(硫酸钡)
绿矾(七水硫酸亚铁)
胆矾(五水硫酸铜)
芒硝(十水硫酸钠)
80.连续氧化总结:无机推断突破口
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硫酸)
氮气—— —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硝酸)
氨气——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硝酸)
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溶于水氢氧化钠)
碳——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溶于水碳酸)
硫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硫酸)
2H2S+3O2=点燃=2H2O+2SO2(O2过量)
2H2S+O2=点燃=2H2O+2S(O2不足)
硫化亚铁——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硫酸)
考试有时候会忘记硫化氢这种气体的连续氧化。(考题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