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亲眼目睹了一场足以毁灭地球文明的宇宙灾难,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与太阳系巨行星木星的正面相撞。
故事的主角🎭️SL9彗星,本身并非一颗起眼的彗星。它是一颗直径仅有约5公里的小型天体,在广袤的太阳系中毫不起眼。然而,命运在20世纪70年代初为它安排了一场无法逃脱的相遇。当它漫游到木星附近时,不幸被这颗行星之王无与伦比的引力所捕获,从一颗围绕太阳运行的普通彗星,变成了一颗木星的临时卫星,成为了一名“引力囚徒”。
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它在木星的引力场中挣扎、盘旋,但由于其尺寸过小,一直未被地球上的天文学家所注意到。
直到1992年7月,当它的一次近木点飞掠过于深入,闯入了天文学上一个致命的区域——木星的“洛希极限”之内。
洛希极限指的是一个天体自身的引力与第二个天体(这里是木星)的潮汐力相抗衡的临界距离。一旦越过此线,木星强大的潮汐力就会像一双无形的巨手,残忍地将这颗彗星撕裂。SL9彗星瞬间解体,碎裂成了21块大小不一的碎片,形成了一串璀璨而致命的“宇宙珍珠项链”,继续沿着一条注定毁灭的轨道前行。
直到撞击发生的前一年,即1993年3月,天文学家卡罗琳·苏梅克、尤金·苏梅克夫妇以及大卫·列维才首次发现了这串奇特的天体。此时,SL9彗星的命运已经注定。经过精确的轨道计算,科学家们得出了一个惊人的预测:在1994年7月,这21块碎片将无一幸免地撞向木星。
这个预测让全球天文学界为之沸腾。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人类将首次实时观测到大尺度天体撞击的全过程。为此,全球几乎所有的顶尖天文设备都严阵以待。当时正在修复后不久、性能达到巅峰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以及正在飞往木星途中的“伽利略号”探测器,都纷纷调整了自己的观测角度,将镜头对准了即将上演“宇宙大戏”的舞台。
1994年7月16日,预言成真。代号为“A”的第一块碎片,以高达每秒60公里(时速21.6万公里)的骇人速度,如同一颗宇宙子弹般,精准地冲进了木星南半球厚厚的大气层。撞击瞬间爆发出了一团无比强烈的闪光,其亮度甚至在短时间内超过了木星的卫星。
在接下来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从7月16日至22日,这21块碎片以前后相继的队列,对木星发动了一场持续的、毁灭性的“地毯式轰炸”。
其中,代号为“G”的最大一块碎片,直径估计超过2公里,其撞击所释放的能量,据估算相当于全球核武库总和的数万倍,或约6万亿吨TNT炸药的威力。这次撞击在木星云层顶部炸开了一个直径超过1.2万公里(比地球直径还大)的巨大黑色疤痕。
这些撞击产生的火球绵延近1000公里,核心温度瞬间飙升至3万摄氏度以上,比太阳表面温度还要高数倍。撞击所激起的尘埃和气体组成的“蘑菇云”甚至被抛射到了云顶上方3000公里的高空。
对于科学家而言,这场撞击不仅是视觉上的奇观,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实验。彗星碎片如同外科手术刀,切开了木星厚厚的大气层,将深层物质翻搅到了我们能够观测到的云顶。通过分析撞击区域的光谱数据,科学家首次在木星大气中直接检测到了双原子硫、二硫化碳以及通常深藏不露的水分子。
此外,还发现了氨、甲烷等物质的异常分布,甚至探测到了硅、铁等重元素,这些都为研究木星的内部组成和大气化学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