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A-satoreotide(DOTA-JR-11,1039726-31-2)核心特性概述
DOTA-satoreotide,化学标识对应 CAS 号 1039726-31-2,通用代号为 DOTA-JR-11,是一类针对生长抑素受体 2(Somatostatin Receptor 2,SSTR2)的特异性拮抗剂。其分子结构中,DOTA(1,4,7,10 - 四氮杂环十二烷 - 1,4,7,10 - 四乙酸)作为螯合基团,可与放射性金属离子稳定结合,为后续的诊断或治疗应用提供基础;而 satoreotide(JR-11)部分则是与 SSTR2 结合的关键活性片段,区别于传统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的激动剂属性,其拮抗剂特性使其在 SSTR2 高表达疾病的靶向干预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一、作为 SSTR2 拮抗剂的应用原理
SSTR2 是生长抑素受体家族(SSTR1-5)中在多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如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垂体腺瘤)及部分实体瘤(如乳腺癌、肺癌)中高表达的亚型,其正常生理功能是在生长抑素(SST)结合后,通过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调节钙离子通道等途径,抑制细胞增殖与激素分泌。传统 SSTR2 激动剂通过模拟 SST 的作用,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生长与激素相关症状,但长期使用易导致受体脱敏或下调,降低治疗效果。
DOTA-satoreotide 作为 SSTR2 拮抗剂,其应用原理核心在于竞争性结合 SSTR2 但不激活受体下游抑制信号:一方面,它能与内源性 SST 或外源性激动剂竞争结合 SSTR2,阻断激动剂介导的受体脱敏与下调过程,维持『肿瘤』细胞表面 SSTR2 的高表达水平,为后续基于 SSTR2 的靶向诊断(如放射性核素显像)或治疗(如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因 SSTR2 持续激活而导致的疾病(如某些类型的垂体瘤),拮抗剂通过阻断受体活性,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与激素过度分泌,实现疾病干预。此外,由于其 DOTA 基团的螯合特性,标记放射性核素(如 68Ga 用于显像、177Lu 用于治疗)后,可实现 “诊断 - 治疗” 一体化(即诊疗一体化),提高疾病诊疗的精准性与效率。
二、药物研发方向与关键考量
DOTA-satoreotide 的药物研发围绕其 “拮抗剂活性” 与 “诊疗一体化潜力” 展开,核心方向及关键考量如下:
1. 分子结构优化与活性提升
研发初期的核心目标是优化 satoreotide 片段的结构,增强其与 SSTR2 的结合亲和力与特异性。通过对肽链序列的氨基酸替换、环化修饰(如引入二硫键或酰胺键形成环状结构),可提升分子的稳定性(抵抗体内酶解)与受体结合能力。例如,早期研究发现,将 satoreotide 的特定氨基酸残基替换为非天然氨基酸(如 D - 型氨基酸),可显著延长其体内半衰期,同时增强与 SSTR2 的特异性结合,减少与其他 SSTR 亚型(如 SSTR5)的交叉结合,降低潜在副作用。此外,对 DOTA 基团的连接方式(如通过不同长度的 linker 与肽链连接)进行优化,可减少 DOTA 对肽段受体结合活性的影响,同时确保放射性核素标记后的稳定性,避免体内核素脱落导致的正常组织辐射☢️损伤。
2. 放射性核素标记策略研发
作为诊疗一体化候选药物,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是研发关键。针对诊断用途,需研发 68Ga(正电子发射核素)的快速标记方法,要求标记反应在温和条件下(如室温、中性 pH)进行,且标记率高(>95%)、产物纯度高,以满足临床 PET 显像的需求;针对治疗用途,需重点开发 177Lu(β 射线发射核素)或 225Ac(α 射线发射核素)的标记技术,其中 α 核素(如 225Ac)因具有短射程、高 LET(线性能量转移)的特性,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更高,且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是当前研发的热点方向。同时,研发过程中需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标记产物的放射性化学纯度、比活度及稳定性符合临床用药要求,例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薄层色谱(TLC)联合检测,监控标记产物的纯度与核素泄漏情况。
3. 临床前与临床研究设计
临床前研究阶段,需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如 SSTR2 高表达『肿瘤』细胞系的结合实验、增殖抑制实验)验证 DOTA-satoreotide 的受体结合特异性与生物学活性;通过动物模型(如裸鼠移植瘤模型)评估其体内药代动力学(如半衰期、组织分布)、药效学(如『肿瘤』生长抑制率、激素水平调控效果)及安全性(如急性毒性、长期辐射☢️毒性)。例如,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裸鼠模型中,注射 68Ga-DOTA-satoreotide 后进行 PET 显像,可清晰显示『肿瘤』部位的高摄取,证明其诊断潜力;而注射 177Lu-DOTA-satoreotide 后,可观察到『肿瘤』体积显著缩小,且未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伤,为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临床研究阶段,初期重点开展 I 期临床试验,评估不同剂量下的安全性与耐受性,确定最大耐受剂量(MTD)及推荐 II 期剂量(RP2D);随后的 II/III 期临床试验则聚焦于特定适应症(如不可切除的 SSTR2 阳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评估,比较 DOTA-satoreotide 诊疗方案与传统治疗方案(如奥曲肽长效制剂、化疗)的疗效差异(如无进展生存期、客观缓解率),同时监测长期使用的副作用(如血液毒性、肝毒性、辐射☢️相关不良反应),确保其临床应用的获益 - 风险比。
三、作用机理的分子生物学解析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DOTA-satoreotide 作为 SSTR2 拮抗剂的作用机理可分为 “受体结合与信号阻断”“『肿瘤』细胞生物学效应调控”“诊疗一体化分子机制” 三个层面:
1. 受体结合与信号阻断机制
SSTR2 属于 G 蛋白偶联受体(GPCR),其激活依赖于与 Gαi/o 蛋白的结合:当激动剂(如 SST、奥曲肽)与 SSTR2 结合后,受体构象发生改变,招募 Gαi/o 蛋白,进而抑制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降低细胞内 cAMP 水平,同时抑制钙离子内流、激活钾离子外流,最终实现对细胞增殖与激素分泌的抑制。
DOTA-satoreotide 与 SSTR2 的结合位点与激动剂重叠(均位于受体的胞外结构域与跨膜区域),但结合后不会诱导受体发生激活所需的构象变化,无法招募 Gαi/o 蛋白,从而阻断激动剂介导的 Gαi/o-AC-cAMP 信号通路激活。进一步研究发现,DOTA-satoreotide 结合 SSTR2 后,还可稳定受体的 “失活构象”,阻止受体发生内化(激动剂结合后常见的受体下调机制),维持细胞表面 SSTR2 的表达水平。这种 “结合不激活 + 稳定失活构象” 的特性,使其既能阻断内源性 SST 的生理作用(当 SST 过度激活导致疾病时),又能避免外源性激动剂引起的受体脱敏,为后续靶向诊疗提供受体基础。
2. 『肿瘤』细胞生物学效应调控机制
对于 SSTR2 高表达的『肿瘤』细胞,DOTA-satoreotide 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在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中,持续的 SSTR2 激活(由『肿瘤』微环境中的 SST 或自分泌 SST 介导)会通过激活下游的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一种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旁路信号)促进『肿瘤』生长,此时 DOTA-satoreotide 通过阻断 SSTR2 激活,可抑制 PI3K-AKT-mTOR 通路的异常激活,减少『肿瘤』细胞的 DNA🧬 合成与细胞周期进展(使细胞阻滞于 G0/G1 期);
• 调节激素分泌:对于分泌型神经内分泌『肿瘤』(如胰岛素瘤、胃泌素瘤),SSTR2 激活会抑制『肿瘤』细胞的激素分泌(如胰岛素、胃泌素),但长期激动剂治疗会导致受体下调,反而使激素分泌反弹。DOTA-satoreotide 通过维持 SSTR2 高表达,可持续阻断内源性 SST 对激素分泌的抑制,或在联合激动剂治疗时,避免受体下调,维持激素分泌的稳定控制。
3. 诊疗一体化的分子机制
DOTA-satoreotide 的 DOTA 基团可与放射性核素形成稳定的八面体螯合物,其诊疗一体化的分子机制依赖于 “受体介导的主动靶向” 与 “放射性核素的物理效应”:
• 诊断机制:标记 68Ga 后,68Ga-DOTA-satoreotide 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肿瘤』部位,与 SSTR2 特异性结合并富集(因『肿瘤』细胞表面 SSTR2 高表达,且拮抗剂维持受体高表达),68Ga 衰变释放正电子,与周围组织中的电子发生湮灭反应,产生 γ 光子,通过 PET 显像可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转移灶,实现『肿瘤』的精准诊断与分期;
• 治疗机制:标记 177Lu 或 225Ac 后,放射性核素标记的 DOTA-satoreotide 同样通过 SSTR2 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肿瘤』细胞(尽管拮抗剂不激活受体,但受体结合后仍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内吞),177Lu 释放的 β 射线或 225Ac 释放的 α 射线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 DNA🧬,造成 DNA🧬 链断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射线还可杀伤『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进一步抑制『肿瘤』生长。由于放射性核素的射程有限(β 射线射程数毫米,α 射线仅数十微米),其损伤主要集中在『肿瘤』组织,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较小,实现靶向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关产品:
Vipivotide tetraxetan Linker
FAPI-11
FAPI-12
FAPI-46-NOTA
FAPI-74
FAP-IN-2 (FAPI)
申明:仅实验室科研,不适应人体,后果自负
供应商:上海楚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