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的神秘、MySQL 的温情、MongoDB 的大气……让我们先从国外的数据库开始,一探究竟。
Oracle:神秘的“神谕”
Oracle 的名字源自英语“Oracle”,意为神谕。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早年参与了一个 CIA 项目,代号就叫 Oracle,用于快速查找机密数据。虽然项目未完成,他觉得名字神秘又高大上,于是直接用在了自己的数据库上。
中文名“甲骨文”更是妙笔生花,像古代占卜用的甲骨文记录历史,也契合了数据库“存储信息”的使命。
PostgreSQL:继承与创新
PostgreSQL 的名字源自 Ingres 数据库的后继项目 “Post-Ingres”,意为“在 Ingres 之后”。1996 年加入 SQL 支持后正式命名为 PostgreSQL,社区通常简称它为 Postgres。
它诞生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旨在构建更强大、灵活的数据库系统,支持高级数据模型。PostgreSQL 以功能丰富、可扩展和开源著称,是开发者和企业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选择。
MySQL:带着父爱的名字
MySQL 的名字里有一半是温情。“My”是创始人 Michael Widenius 女儿的名字,加上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最初,它是为了 Web 应用快速开发而生的轻量级数据库,因简单易用而迅速流行于『互联网』公司。
MySQL 支持高并发访问、易部署、社区活跃,是全球开源数据库的重要代表。
MongoDB:处理海量的“Humongous”
MongoDB 的名字来源于英文单词“humongous”,意为“巨大”。它设计之初就定位为处理海量数据和高并发访问的 NoSQL 文档型数据库,提供灵活的数据模型和可扩展性,适合存储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数据。
Snowflake:像雪花一样分布
Snowflake 的名字来自其大量临时代理『服务器』,分布如雪花,用于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它主要面向云数据仓库,支持海量数据分析,名字传达了轻量、灵活和优雅的技术特质。
Redis:远程字典『服务器』
Redis 是 REmote DIctionary Server 的缩写,意为远程字典『服务器』。它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以提供快速访问,同时支持多种数据结构。Redis 最初为解决 MySQL 性能瓶颈而开发,现在广泛应用于缓存、消息队列和实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