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浪哥财经)
人形『机器人』️,也有自己的“易中天”。
所谓“易中天”,是对我国光模块“三剑客”:新易盛、中际旭创以及天孚通信的“戏称”,截至目前,三家企业的合计市值已经超过万亿。
而我国人形『机器人』️虽然仍处于规模化落地初期,但竞争格局已经逐步凸显。
三花智控和拓普集团通过切入特斯拉供应链,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的领军企业。截至2025年10月9日,两家企业市值均突破1000亿,一度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双剑客”。其中,2025年,拓普集团实控人邬建树更是以590亿的身家位列全球富豪榜第382位,“首次”登顶宁波首富。
那么,拓普集团能否稳住“首富”的头衔?与三花智控相比,谁又更胜一筹呢?
商业模式首创,深度绑定车企
汽车零部件和人形『机器人』️天生就是“同源”。
背后的关联也不难理解,汽车底盘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人形『机器人』️部件高度重合,双林股份、北特科技、双环传动等汽配公司扎堆做『机器人』️零部件不再是新鲜事,拓普集团也是其中一员。
在“老本行”汽车行业,拓普集团,完成了一个首创。
与三花智控在细分领域连拿多个全球第一不同,拓普集团走的是“平台化”布局,也就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全套服务。从2025年起,拓普集团的年报中就多次提及了自己推出的业务模式:Tier0.5。
Tier0.5是介于整车厂(OEM)和一级供应商(Tier1)之间,专注于为车企提供模块化、系统化的集成服务。相比传统模式,Tier0.5能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尤其适合『新能源』车和智能化需求。
这就要求企业拥有强大的技术整合能力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所以,从营收结构上看,拓普集团覆盖了内饰功能件、底盘系统、减震器、汽车电子等诸多“多而散”的业务。
实际上,在Tier0.5模式下,拓普集团的多个业务并不需要单独寻找客户,只需要整合起来服务于同一家车企。因此,2025年上半年,拓普集团的销售费用为1.32亿,占总营收的比重仅为1.02%,要低于三花智控。
而平台化的模式,给拓普集团带来的便利,还远不止于此。
一来,可以加强于下游车企的“绑定”。
生意走在上坡路,拓普集团继续开疆拓土。成本端资金消耗减少,拓普集团将眼光放在了与下游企业的合作力度上。
2025年5月,拓普集团以3.3亿收购奇瑞汽车供应商芜湖长鹏100%的股权。而本次收购,不仅能扩大公司产品市占率,强化产业链垂直整合优势,更深化与奇瑞的合作,切入零跑、大众、江淮等车企产线。
二来,可以聚焦价值量的“锚点”。
2025年中报提到,拓普集团整个单车配套的价值量已经超过3万元。其中,最大的价值量就是来自公司的王牌业务:空气悬架系统。
近期,华为推出问界M7,发布6个小时订单就突破23万辆。而M7除了一款增程pro版,其余车型均标配双腔闭式空气悬架。
也就是说,空气悬架已经成为下一代『新能源』汽车标榜的“新科技”。
拓普集团是国内率先实现闭式空气悬架(C-ECAS)大规模量产供货的企业。2024年,公司开发的智能门驱系统已经应用于AITO问界M9等车型。
2025年9月18日,拓普集团还发布公告称,将此前募集的4亿资金转入空气悬架系统和智能门驱系统的生产上,不断扩大高价值产品的技术壁垒。
更为重要的是,拓普集团将汽车平台化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了人形『机器人』️。
拓普和三花,横向和纵向之战
拓普集团在2025年半年报中称:“在『机器人』️领域,也按照平台化产品战略,持续拓展产品线”。
截至目前,拓普集团已经布局了执行器、灵巧手电机、躯体结构件、传感器、足部减震器、电子柔性皮肤等多项人形『机器人』️零部件。
三花智控,由于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就是“纵向”扎根的热管理单个领域。因此,依靠在电机制造专业知识、规模化和成本控制能力,成功切入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制造领域。从覆盖面来看,拓普集团的布局面确实要广一点。
两家企业之所以常用来对比,是因为拓普集团这次选中的价值量“锚点”,也是执行器。
所谓执行器,相当于人形『机器人』️的“肌肉”,包含电机、减速器等核心组件。其价值量占比相当高,以特斯拉Optimus为例,两大执行器大约占其零部件总价值量的44.5%。
本来,拓普集团做直线执行器,而三花智控做旋转执行器,两家企业井水不犯河水。但同样是执行器,技术总是有重叠。
2024年,拓普集团将技术拓展到旋转执行器,产品也已经成功送样。同期,拓普集团电驱系统(执行器)营收为0.1亿,同比增长624%。
当然,如果从执行器技术角度来看,三花智控的旋转执行器扭矩密度达35Nm/kg,集成的行星滚柱丝杠实现0.1mm的扭矩精度,单台价值量约2.8万,还是要强于拓普集团的。
拓普集团也没有停下脚步。2025年上半年,公司资本开支达22亿,主要用于墨西哥『机器人』️工厂建设;研发费用达到7.05亿,不断推进『机器人』️研发。
也就是说,拓普集团平台化优势是一直在的,接下来就是如何实现价值量“锚点”——执行器的技术突破。
最后,总结
『机器人』️,仍然是一个新兴行业。
不同于光伏、机械等成熟行业在价格与成本上的白热化竞争,新领域的较量往往围绕技术迭代和落地展开,对整个市场具有“放大”作用。
目前,人形『机器人』️仍然处在整机量产“争锋”的时期,并不是零部件厂商的成本之战。无论整机厂商是谁,拓普集团和三花智控,都是那个“卖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