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寒冬来临,传统空调制热乏力、燃气锅炉费用高昂时,地源热泵提供了一种更为舒适节能的解决方案。它的核心原理并非“创造热量”,而是“搬运热量”。下面,我们通过一张虚拟的“原理图”来分解其工作流程。
地源热泵供暖原理图解:揭开大地能量
核心图解:三大循环系统的协同
想象一下,地源热泵系统由三个首尾相连的闭环构成:地下循环、主机循环与室内循环。
第一环:地下能量采集循环(“汲取大地之热”)
路径:地下埋管 → 循环水泵 → 主机蒸发器 → 地下埋管
载体:防冻液溶液(通常为乙二醇水溶液)。
过程图解:
低温的防冻液(约2-5℃)在密闭环路中流动,穿过深埋于地下80-150米的PE管道。
由于地下土壤温度常年恒定(如华东地区约16-18℃),相对温暖的土壤会将热量传递给温度更低的防冻液。
流出地埋管时,防冻液已被加热至8-12℃,成为一个携带了大地免费热能的“低温热源”。
地源热泵供暖原理图解:揭开大地能量
第二环:主机能量提升循环(“热量的压缩与升华”)
这是系统的“心脏”,也是最关键的能量转换环节。其核心是卡诺循环,主要通过四个部件完成:
① 蒸发器:来自地下的8-12℃的防冻液流经这里,将其携带的热量传递给主机内沸点极低(-30℃左右)的制冷剂(如R410A)。制冷剂吸收热量后,蒸发为低温低压的气体。
② 压缩机(核心耗电部件):压缩机对这股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做功,将其剧烈压缩。这个过程如同用打气筒压缩空气会发热一样,制冷剂气体因压缩而变成80-100℃的高温高压气体。
③ 冷凝器: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流到这里,与来自室内循环的低温水(约30-40℃)进行热交换。制冷剂将热量释放给冷水后,自身冷凝成高压液体。
④ 膨胀阀:高压液态制冷剂流经这个节流装置,压力和温度骤降,重新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回到蒸发器准备开始下一个循环。
关键数据:在这个环节,压缩机消耗1份电能,可以从地下搬运3-5份热能。因此,系统的制热能效比(COP)可达4.0-5.0+,意味着其效率是直接电加热的4-5倍。
地源热泵供暖原理图解:揭开大地能量
第三环:室内热量释放循环(“温暖静默入驻”)
路径:主机冷凝器 → 循环水泵 → 室内末端 → 主机冷凝器
载体:水。
过程图解:
风机盘管:类似空调室内机,空气流过热水盘管被加热后,由风机将暖风送入室内。
地暖盘管/辐射☢️毛细管(更优选择):温水在地板下的管道或顶墙的毛细管网中流动,通过辐射☢️方式,将热量均匀、无声地散发到整个空间,实现“温足而顶凉”的舒适体验,且无风感。
在冷凝器中被加热至35-50℃(具体温度取决于末端形式)的温水,被水泵输送到室内的各个末端。
地源热泵供暖原理图解:揭开大地能量
末端形式:
总结:一幅完整的能量搬运图景
通过这三环的紧密配合,地源热泵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能量搬运:它如同一个“热量的搬运工”,从地下这个巨大的、免费的太阳能蓄电池中汲取低温热量,通过主机这个“能量放大器”消耗少量电能将其提升为高品质热量,最终将温暖舒适、无声无风地送入您的家中。
在实际应用中,一套系统的成功远超原理本身。例如,在浙江祝融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所执行的案例中,其技术核心便在于对这三个循环的精准设计与控制:确保地下换热系统与建筑负荷匹配以实现长期热平衡,选择高效的主机与变频水泵,并为辐射☢️末端匹配适宜的低温热水。这一切,都是为了将这幅原理图转化为稳定、高效且舒适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