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买耳机时,总下意识认为 “价格越高越好”,其实预算从来不是选到优质耳机的唯一标尺。有些百元耳机能精准满足用户对基础听感、便捷性的需求,表现未必比五百元以上的耳机差;而部分高价耳机,价格里可能包含虚标参数的水分,还得让消费者分摊营销费用。
当然,优质的五百元以上机型,花钱买的是体验升级而非品牌溢价,但这个价位以下的机型,也可能有比高价款更优异的性能表现。下面就为大家介绍 3 款各有优势的耳机,看看不同需求该如何选择。
歌奈 GENAI GX.1运动、办公、差旅全场景都能hold住的多面手,细节设计把每个场景的需求都考虑到了。
连接智慧声联,提供 56种语言的翻译功能,适合国外出差或旅行使用 —— 翻译后的中文会直接通过耳机播报,不用频繁低头看翻译设备;还有语音转文字功能,是会议记录的实用工具,能省去手动记录的麻烦,还能避免遗漏重要内容。
佩戴体验上,耳挂采用镍钛记忆合金材质,单耳重量仅 8 克,且耳挂弧度经过人体工学计算。即便每次把耳机用到没电,耳朵也不会留下压痕;戴眼镜👓的用户也无需担心,耳挂与镜腿的接触点做了圆润处理,不会出现卡耳等不适感,日常通勤佩戴完全无压力。
针对运动场景,它具备 IP56 防水等级,户外跑步、骑行时遇到下雨,耳机被淋湿后仍能正常使用,擦干后功能也不会出现异常。续航方面,单次使用可达 10 小时,总续航 80 小时,即便是马拉松这类长时间训练,也能满足需求。
音质上,16.2mm 镀钛动圈单元的优势很明显,瞬态响应快、高频解析强,播放音乐时不会有拖沓感和失真,即便节奏较快,也能听清器乐声的尾音;琴弦振动的细节,比很多耳机的听感更细腻。
JBL Sense Lite通勤的舒适担当,把长时间佩戴不折腾和稳固做到了95分的水平。
它的颈挂采用钛合金天鹅形设计,热弹性较好,能根据耳朵形状轻微调整。给不同耳型的人试戴后,大家都觉得佩戴起来像贴在耳朵上一样自然;耳挂与皮肤接触的部分使用液态硅胶材质,长时间佩戴也不会闷汗、滑落。
音质走自然耐听路线,18×11mm 定制驱动单元搭配超轻振膜,低音不会有刻意的轰头感,人声部分也比较通透。同时搭载 JBL 定向声场技术,在安静环境下听歌,不用刻意调大音量就能听清,且旁边的人几乎听不到声音,不会打扰他人。
续航方面,单次使用 8 小时,总续航 32 小时,通勤上班使用的话,一周充一次电即可;如果临出门发现没电,快充功能能应急,足以支撑到到工位后再充电。它的防水等级为 IP54,应对日常泼溅完全足够;四麦克风阵列配合 AI 风噪抑制技术,在地铁里接电话,声音也能保持清晰。
Cleer Arc5更喜欢沉浸的听感和更智能的体验,这款耳机绝对有很多惊喜。
音质上,它集成了 DTS、THX、杜比三大技术,搭配头部追踪技术,沉浸感与其他耳机不在同一水平。用它打游戏时,转头技能的音效会跟着头部转动方向变化,包裹感很强;空间音效还能增强人声分离度,听交响乐时,不同乐器的声音方位感清晰,不会出现听混的情况。
智能交互是它的亮点之一,自研的听道智能体,通过语音指令就能唤醒,可实现切歌、导航、智能问询、个性化推荐等操作;语音转文字功能在办公场景同样适用,不过翻译仅支持中英互译,适用场景相对局限。此外,它还支持头部控制,能解放双手。
佩戴上,仿生弹性耳挂设计让耳机既稳固又舒适;还配备了一块 AMOLED 触控彩屏,可直接在屏幕上调整音量、音效、切换歌曲等,可玩性较高。续航方面,单次使用 12 小时,总续航 60 小时,能满足长时间听音乐的需求。
选耳机不是打架,贵的就赢、便宜的就输,对的才是好的。如果低价款就能满足你的全部需求,没必要多花钱。如果高价的耳机功能能敲好解决你的痛点,那这份预算就花得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