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孙连宇
国庆中秋假期,沈北新区的低空政务巡检平台完成全面升级,无人机巡航、AI识别、实时直播与指挥中心联动,生动演绎了低空经济与城市治理融合的实践场景。
随着无人机化身城市的“空中智慧大脑”,不仅让交通管控等治理工作迈入“空地一体、数智融合”新阶段,更为推动产业转型、激活低空经济潜能提供了有力抓手。
无人机之于城市治理,首在破解传统模式痛点。以往需多人数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巡查任务,如今无人机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搞定,还有力弥补了传统巡查的盲区。更关键的是,从无人机自动巡航发现问题,到AI生成工单推送给处置人员,再到结果回传形成闭环,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体系让城市治理问题平均处置时效提升约70%。10月7日,一起占道经营事件,2分钟完成推送、10分钟处置完毕,正是“数智融合”提升效能的鲜活注脚。
沈北新区的实践,是沈阳布局低空经济的缩影。年初《沈阳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印发,为区域低空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当前,无人机在交通管控、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只是起点,要让低空经济释放出更大能量,还需持续创新应用场景。除了现有领域,可探索将无人机应用于应急救援、环境监测、物流配送等场景,构建多元化应用平台:让无人机成为森林火情监测的“哨兵”、医疗物资运输的“快递员”、城市规划测绘的“绘图师”,让低空经济从“单点突破”走向“多点开花”。
低空经济是城市治理的“技术利器”,更是沈阳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推动城市治理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能够有力催生出无人机研发、低空通信、运维服务等新业态。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底子厚、人才多,更应该以低空经济为突破口,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从传统制造向“科技赋能”的转型跨越, ,激活“数智动能”)形成“技术应用—产业集聚—生态完善”的良性循环。
从沈北新区的“空中智慧大脑”,到沈阳全域的低空经济布局,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技术赋能城市发展的无限可能。随着“空地一体、数智融合”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不断从“设想”变为“现实”,将推动沈阳闯出一条技术赋能、场景驱动、产业协同的特色路径,为区域经济转型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