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这波我是真没想到。
原以为最受欢迎的一定是iPhone 17 Pro Max,结果没想到被一台“轻薄款”抢了风头——iPhone Air。
今天正式开售,5分钟,直接售罄。
四种配色、三种存储版本,全灰。
不管是官网、京东还是天猫,页面都变成了“暂时无货”。
有网友调侃:“点进去的手还没松开,就只剩刷新键能点了。”
我一看形势不对,立马去海鲜市场溜了一圈——果然,加价了。
国行版最抢手,加价区间从200元到1000元不等。
128G加个两百能拿,512G直接贵到八千多。
不少黄牛在朋友圈发状态:“一机难求,先到先得。”
你敢信?这还是一款起步价就7999的Air。
那有没有更便宜的替代?港版?
还真不建议。
有网友实测,港版iPhone Air无法在国内开通eSIM,移动、联通全不行。
意思就是,它可以连Wi-Fi,但不能打电话、发短信。
说白了,只能当个小Pad用。
所以,除了国行版,其他版本的iPhone Air都不太划算。
反倒是国行版更“通吃”。
它不仅支持国内eSIM,在国外也能直接激活使用。
这点苹果做得挺聪明:国行是全球通,国外版反而被锁区。
库克这波操作,算是“区域割韭”典范了。
不过,eSIM这事也有坑。
比如你原本的手机号在北京,想换成eSIM,得回北京申请;异地只能办新号。
换句话说,外地党想在Air上直接“转号”,不现实。
我身边有朋友在深圳买了台Air,结果发现号码迁不过去,只能先用Wi-Fi当副机。
这事挺典型,也挺烦。
再说回硬件。
iPhone Air主打轻薄,厚度只有5.6 mm,薄是薄了,但续航直接打骨折。
单摄4800 万像素、单扬声器,拍照和外放都明显缩水。
手感确实惊艳,但实用性打了折。
一句话总结:漂亮得像个模型机。
但就算这样,它依旧卖爆了。
大家都知道电池小、功能少,依然冲。
为什么?
第一,轻薄是真的稀缺,『安卓』这几年没人敢这么薄;
第二,eSIM是个新趋势,不少人想尝鲜;
第三,苹果品牌溢价——还是那句话,“不好用也得买个试试”。
我现在彻底服了。
这波iPhone Air,证明苹果还是懂市场:敢做减法,就能制造新话题。
至于7999 元这价格值不值,得看你怎么用。
主力机肯定不合适,当副机、出差机、商务机,倒是挺有意思。
各位小伙伴,你怎么看这款“全球最薄”的iPhone?
如果是你,会花7999去买一台只支持eSIM的Air吗?
评论区聊聊,我想听听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