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香港技術發展白皮書》系統梳理了香港在全球科技競爭格局下的發展成果與戰略佈局,全面呈現其以“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全球科創樞紐”為目標的建設成效,為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提供了詳實參考。
2025年香港技術發展的宏觀環境優勢凸顯。全球科技革命推動AI、半導體等領域加速迭代,“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蟬聯全球百强首位,為香港提供了強大的區域協同支撐。國家“十五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獲得15項專項政策支持。香港自身憑藉6所QS百強高校的科研實力、112家全球頂尖科技企業區域總部的資源集聚,以及全年850億港元的科技企業融資總額,構建了“政策-資本-生態”的立體支撐體系。
重點產業技術實現跨越式突破。AI領域建成全球前十的超算中心,研發的病理分析系統準確率達98.2%,產業產值突破380億港元,同比增長45%。半導體領域完成元朗微電子中心中試線建設,8英寸碳化矽襯底良率提升至85%,組建的大灣區半導體產業鏈聯盟攻克15項關鍵技術。生命健康領域建成國際臨床試驗中心,CAR-T細胞治療療法獲美國FDA孤兒藥資格認定,集聚280家相關企業。低空經濟與太空經濟加速佈局,建成5個低空基礎設施,研發的月面作業機械人即將助力嫦娥八號任務。
創新生態建設持續完善。基礎設施方面,實現5G-A全港覆蓋,建成整合算力達8000PFlops的全港算力網路,量子通信專線覆蓋28個重要機構。產學研協同深化,高校與企業共建聯合研發中心攻克多項關鍵技術,技術轉移金額達45億港元,香港科學園與數碼港累計培育21家獨角獸企業。人才體系化建設成效顯著,各類人才計畫全年批出32萬宗申請,科技領域人才占比45%,高學歷、高技能人才特徵突出,人才留存率提升至88%。
國際合作與科技惠民成果豐碩。香港全年舉辦25場國際科技活動,促成120個國際合作項目,AI、醫療設備等技術出口至全球50餘個國家,技術輸出收入突破140億港元,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占比42.8%。在民生領域,AI診斷系統覆蓋全港30家公立醫院,智慧交通使主幹道通行效率提升30%,“智方便”平台註冊用戶達620萬,數字政務辦理時長大幅壓縮。Web3領域率先落地穩定幣發牌制度,RWA市場規模突破50億美元💵,成為連接內地與全球數字資產市場的核心樞紐。
面對2026年,香港技術發展既面臨產業鏈配套不完善、中端技術人才缺口、國際競爭加劇等挑戰,也迎來國家戰略持續賦能、新興產業爆發、全球南方市場拓展等機遇。未來香港需進一步聚焦關鍵技術攻堅,深化區域協同與國際合作,完善創新生態要素配置,推動技術發展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轉變,堅定不移地朝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目標邁進。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