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中
1980年的冬月,从化温泉宾馆水汽氤氲。彼时,48个国家的顶尖学者云集于此参加“国际粒子会议”。刚满二十岁的我,揣着崭新的电工证在此开启职业生涯。一场意外,让我与科学巨匠杨振宁先生产生交集。
那是个湿冷的夜晚,值班室电话骤然响起,客房电器故障的紧急报修指令传来,我扛起工具梯和维修包匆匆赶往现场。客房地面因温泉水汽凝结得格外湿滑,我顾不上多想便踩梯作业,经验匮乏让我处理线路时顾此失彼,脚下一滑,连人带梯重重摔落在地。工具箱🧰里的玻璃配件碎裂,锋利碎片划破我的双手,鲜血渗出,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年轻人,小心些!”一个温和醇厚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我强忍疼痛抬头,几位宾客快步走来,其中一位身着藏青色中山装的长者俯身将我扶起。他眉眼带笑,沉稳地帮我掸去灰尘碎屑,又扶我到卫生间🚻,亲自拧开冷水龙头,用指尖撩起水流帮我冲洗伤口。冰凉的水流驱散了些许疼痛,望着他的身影,我心中涌起暖流。
服务员提着药箱赶来敷药时,我才从旁人交谈中得知,这位长者正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这个课本中的名字此刻具象为眼前亲和的长者,巨大的反差让我一时语塞,满心都是崇敬与局促。杨先生待我包扎好伤口,又轻声叮嘱注意休息、不适及时就医,然后才转身继续与同行探讨问题。
次日清晨,我换上整洁衣服登门道谢。敲开房门时,杨先生正伏案整理学术资料,桌面上摊着密密麻麻的公式手稿。他立刻放下钢笔邀我入座,还为我倒了杯热茶。面对我的道谢,他爽朗笑道:“举手之劳而已,不必挂怀。年轻人刚刚工作难免遇难处,多积累经验就好。”他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消融了我的拘谨,也让我真切感受到大师的平易近人。
如今四十余载光阴流转,当年轻的电工也已步入中年,但杨先生的音容笑貌仍清晰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