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和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主办的第一届水稻科技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会议以“水稻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设1个主会场和6个分论坛,汇聚了全国水稻行业及相关领域的15位院士、120余家涉农院校和科研单位专家,以及1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3家农业科技期刊、31家涉农企业的代表总计700余人,共同参与这场全国性水稻科技盛会。
第一届水稻科技大会现场。中国水稻所供图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黄三文在会上指出:“在人均耕地和水资源相对紧缺、‘大国小农’经营模式等现实条件下,我国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更高的科技水平。这就要求我国水稻科技实现更大进步,提供更坚实的支撑。”他强调,应加强水稻科技原始创新、科企融合创新和央地协同创新,全面提升水稻科技创新的整体效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浙江则是全国第二大粮食主销区和农业科技强省,水稻产业链的最前端与最末端在此实现同频共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在大会上表示,一场由“数量型向提质增效转变”的水稻产业大调整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浙江正是其中的引领者和风向标。
硕果满满的水稻生产综合试验示范(春华)基地。中国水稻所供图
在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富阳区农业农村局联合打造的水稻生产综合试验示范(春华)基地,记者看到了主推水稻品种展示区、院士品种展示区、优质稻金奖品种展示区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区等多个功能区块,华浙优210、申丰优3号等适应市场需求的浙系优质水稻新品种在此集中展示。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由龙游县五谷香种业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中熟常规早籼稻品种“中组100”,在衢州江山创下850.85公斤/亩的高产纪录,百亩方平均亩产也达到838.84公斤,刷新了全国早稻单产纪录。“‘中组100’是我们科企融合创新的重要成果。目前,我们已与6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互惠合作关系,育成品种在浙江省早稻种植面积中的覆盖率超过75%,新品种新技术在全国年推广面积超过3000万亩。”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姜仁华透露。
会议期间,75名专家围绕水稻遗传育种、基因编辑技术、优异性状形成、逆境生理、重大突破性品种培育、病虫害抗性与现代稻作等前沿话题及全产业链发展需求作了报告交流。据悉,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全国水稻科技创新平台在浙江正式搭建,将聚焦水稻全产业链,开展全过程、全方位合作,共同支撑全国水稻单产大面积提升和品质大幅改善,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来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