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菌仪的核心作用是:进行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
它就像一个“微生物捕手”,通过过滤的方式,将供试品(如药液、水样等)中可能含有的微量微生物收集起来,以便进行后续的培养和观察。具体作用包括:
- 无菌检查:判断无菌药品、医疗器械及原料是否达到无菌要求。这是药品和医疗器械上市前必须通过的强制性安全检查。
- 微生物限度检查:测定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的程度。用于判断产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 抗菌效力检查:评估药品的防腐能力。
主要应用领域:
- 制药行业:注射剂、滴眼液、生物制品、疫苗、血液制品、蛋白溶液等无菌制剂及纯化水、注射用水的检测。
- 医疗器械行业:注射器💉、输液器、导管等产品的无菌检测。
- 食品饮料行业:产品的微生物含量检查。
- 环保行业:环境水样的微生物分析。
二、工作原理 🔬
集菌仪基于 “薄膜过滤法” 工作,其过程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关键步骤,如下图所示:
供试品
“过滤与捕获
通过集菌仪的蠕动泵压力
使供试品通过微孔滤膜”
“冲洗与净化
使用无菌缓冲液冲洗滤膜
去除供试品的抑菌成分”
“培养与观察
向滤膜灌注培养基
并将整套培养器放入培养箱”
“结果分析
观察滤膜上是否有
微生物生长”
步骤解析:
- 过滤与捕获:启动集菌仪,其内部的蠕动泵会产生定向的挤压作用,形成负压或正压,驱动供试品溶液通过一个一次性全封闭无菌培养器。该培养器内部有一张孔径为 0.22µm 或 0.45µm 的微孔滤膜。滤膜会截留样品中任何大于其孔径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而液体成分则顺利通过。
- 冲洗与净化:如果供试品本身具有抑菌性或含有防腐剂,可能会影响后续微生物的生长和检测。因此,在过滤完样品后,需要用无菌的缓冲液(如生理盐水或蛋白胨缓冲液) 多次冲洗滤膜。这一步可以洗去残留的抑菌成分,确保截留在膜上的微生物能够在后续步骤中正常生长,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培养与观察:冲洗完成后,无需打开系统,直接通过培养器的进液管注入规定的液体培养基(如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用于需氧菌和厌氧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用于真菌和霉菌)。然后,将整个封闭的培养器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规定的温度下(如30-35°C)培养最多14天。最后观察培养器是否变得浑浊(即微生物生长导致的培养基变浑浊),从而判断供试品是否无菌。
三、主要特点 ✨
集菌仪的设计特点紧紧围绕其核心作用和工作原理,旨在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特点类别具体说明🧪 无菌与安全性全封闭检测系统:使用一次性无菌培养器,整个检测过程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有效防止了外部微生物的污染(假阳性)和操作人员接触到病原菌的风险。🎛️ 精确与可控性稳定的蠕动泵系统:提供平稳、均匀的流体动力,确保过滤速度一致,避免因压力突变导致滤膜破损。
无级或有级调速:用户可根据供试品的粘稠度、堵塞风险等,灵活调节泵速,优化过滤效率。🧼 耐用与易清洁不锈钢机身:主流机型采用全不锈钢外壳,耐腐蚀、易清洁消毒,符合GMP/GLP对实验室设备的卫生要求。🛡️ 智能与安全性(高端型号)安全保护功能:具备压力传感、过流保护、自动停机等功能,当系统堵塞或压力过高时自动保护。
自动化功能:如自动夹管功能可避免手动操作误差,提高效率;检品回收功能便于过滤后回收珍贵样品。💎 人性化设计适配性强:可适配不同规格和厂家的培养器及滤筒。
易于操作:直线或圆形卡口式装管设计、大尺寸『触摸屏』、脚踏开关等,都使操作更加便捷。
总结
总而言之,集菌仪通过薄膜过滤法,高效地完成了无菌检查这一关键质量控制步骤。其封闭、安全、精确、耐用的特点,使其成为制药、医疗和食品等行业微生物实验室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