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固态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共计:61页
固态电池行业研究报告核心总结
固态电池作为兼具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的新型电池技术,正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焦点。
政策层面,多项国家规划持续推动固态电池发展,明确了不同阶段的能量密度目标,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撑,引导行业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方向稳步推进。
与传统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以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等固态电解质替代有机电解液,在安全性、循环寿命、能量密度等方面优势显著,电压平台可实现5V,理论比容量与能量密度提升空间巨大,能有效解决传统锂电池高温易燃、电解液泄露等痛点,适配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储能等多领域需求。目前主流的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三大电解质体系各有特点,聚合物技术最成熟已实现小规模量产,氧化物性能均衡,硫化物在车用领域潜力最大但开发难度较高。
行业现状方面,固态电池正从半固态向全固态逐步迭代,当前混合固液电池处于中试阶段,预计2025年前实现产业化,全固态电池仍处于科研阶段,预计2030年后逐步应用。专利申请量在2025年达到阶段性高峰,行业研发热度持续攀升。产业化进程中,半固态电池工艺与现有软包电池工艺兼容性较强,全固态电池则需产线全面升级。多家车企已启动半固态电池装车测试,续航能力与安全性能逐步得到验证。
企业布局上,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大研发与产能投入。清陶发展、台湾辉能、赣锋锂业等已实现部分产品量产并向主机厂送样;『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凭借技术与资金优势,在硫化物、聚合物体系布局深入;万向A123通过国际合作加速技术转化。各企业在技术路线、产品性能、产能规划上各有侧重,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未来,固态电池将持续向无液体电解质的全固态方向发展,应用场景从高端特种领域逐步向电动汽车、储能等大规模市场渗透。随着技术成熟与产能提升,成本将逐步下降,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00亿元左右,行业将迎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推动『新能源』产业整体升级。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