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为了潜心研究,行为有些与众不同,他不愿浪费时间理发,甚至到了44岁仍未谈过女朋友。 科学家往往兼具天才与怪异的特质,他们的日常行为常常不同于常人。陈景润是世界闻名的中国数学家,他无疑是这样的“怪人”。 20岁时,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进入北京四中任数学老师。他的授课方式非常特别,上课几乎不说话,只在黑板上书写公式。他是福建人,说的是闽南话,即便偶尔开口,北京的学生们也几乎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不久,陈景润回到厦门大学,在图书馆担任资料员。图书馆的宁静环境非常适合他专心研究数学。后来,华罗庚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推荐他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这才让陈景润有机会充分发挥才智。 在中科院工作后,他开始攻克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这一猜想连提出者哥德巴赫本人也未能证明,而陈景润毅然投入研究。1966年,他成功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问题,这是当时研究中最接近完整证明的突破,立刻在国际数学界引起巨大轰动,使他一夜间成为世界顶级数学家。 科研的道路充满牺牲与付出。像许多艺术家一样,陈景润在追求学术的过程中也常常不修边幅,为了不浪费时间,他宁可让头发凌乱,也不去理发。
在那个年代,理发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动辄几个小时,而陈景润觉得这段时间可以用来读书研究。于是他留起『长发』,能不剪就不剪。头发凌乱得让周围人无法忍受时,他才勉强去剪一次。有一次,他去理发时抽到38号号牌,前面排着很多人,于是他回到图书馆看书,完全沉浸其中,竟忘了理发这件事。 直到肚子饿,他才从书中抬起头,摸到口袋里的38号号牌,这才想起自己还得理发。然而天色已晚,理发店关门,图书馆也闭馆,他便在图书馆度过了整整一夜,看书仍然十分开心。 理发之类的琐事对他来说微不足道,但结婚却是人生大事。他不愿把时间浪费在恋爱上,所以直到44岁仍是单身。有人为他介绍女友,他总是回答没时间。 1977年,陈景润因病住院,这段经历意外解决了他的人生大事。在医院里,他遇到一位年轻女医生由昆,第一次见面时,他的心脏便狂跳不已,意识到自己对她产生了好感。 他主动询问由昆的年龄,由昆说自己26岁。接着他又问她是否有男朋友,由昆愣了一下,不知如何回答。陈景润焦急地再次询问,由昆才摇头表示没有,他心里十分高兴,感到太好了。 作为著名数学家,他的感情消息很快传遍医院,大家都知道“陈景润爱上了由昆”。实际上,由昆也十分敬仰陈景润,但她专注于事业,一开始并未答应求婚。 陈景润急切地告诉她,如果不答应,他这辈子可能都不会结婚。医院领导了解情况后,便与由昆沟通思想,最终她答应了陈景润的求婚。1980年,两人结婚,那时陈景润已47岁,比由昆大18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