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重庆,依山傍江,在山体下、跨江桥梁上铺设的各类长输管道比比皆是。管道长时间使用容易出现被腐蚀、泄漏等问题,传统人工巡检受天气、地理条件限制,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风险高。
“我们研发的分布式光纤智能感知系统,能够给管道做‘全身CT扫描’,快速查找出事故点。”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授朱涛说。
如何在长距离范围内实现温度、应变、振动、形变信号的高精度监测、位置判定以及入侵事件的智能识别,一度是学界面临的难题。2010年起,朱涛带领团队开展分布式传感技术研究,开启了利用先进激光技术进行高精度智能化光纤传感监测的征程。
8年间,朱涛团队深入实地进行调研,针对光纤传感器失稳、失效、失准的难题夜以继日攻关,终于解决了分布式光纤传感领域的三大技术瓶颈,从该领域的“跟跑者”跃升为“局部领跑者”。
面对成就,团队乘胜追击。为进一步推动技术落地,依托学校提出的“权益让渡”转化模式,团队建立起一支市场化、专业化的运营队伍,强化了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支撑服务能力,让科研人员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
2022年,朱涛团队将光纤分布式多维智能感知系统的多项专利使用权,通过知识产权作价4200万元,加入融资后成立了重庆塔科智感科技有限公司。短短两个月时间,公司完成了4款产品的基础定型和检测,实现了2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并获国家发明专利逾30项、软件著作权近10项。
在朱涛看来,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在于市场需求和用户接受度。塔科智感公司深耕光纤智能感知产品的研发与创新,为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智慧交通系统、桥梁及隧道结构、大坝工程、航空航天器健康监测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和状态评估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与专业化解决方案。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研工作者要瞄准未来关键技术,找到突破点,以便在若干年后引领发展。”朱涛说,“科研项目与企业行为不是靠表面量化指标解决问题的,更重要的是触及用户的核心痛点,推动技术创新服务于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最大的价值。”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30日 第03版
作者:本报记者 杨国良 通讯员 景琛 张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