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米空调以60%的同比增速在2025年7月跃居线上市场第二、线下份额突破12%时,家电行业格局正经历剧烈震荡。这场由『互联网』基因企业发起的产业变革,将传统巨头美的推至风口浪尖。董事长方洪波在荆州洗衣机工厂的智能体控制中心内,凝视着大屏上跳动的数据流——这个部署了14个智能体的生产中枢,正以每秒处理2000条指令的效率,重构着中国制造的底层逻辑。

一、智能体战略:从制造基因到生态重构
美的的转型并非仓促应战。自2023年启动AI大模型应用以来,方洪波主导的"双智能体战略"已形成完整闭环:面向生产端的Factory Agent(工厂智能体)与消费端的Home Agent(家居智能体),构成从制造到消费的『数字化』神经网络。
在荆州工厂的注塑车间,身高1.8米的美罗『机器人』️正用机械臂抓取9公斤重的洗衣机后桶。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不同,它通过3D视觉系统自主识别产品型号,将不同规格部件精准送入质检台。这种"无代码自适应"能力,源于工厂智能体的深度学习能力——通过分析38个核心场景的200万组生产数据,系统已实现97%的生产异常自主决策。
"传统工厂需要为每台设备加装传感器,而智能体工厂通过『机器人』️集群的协同感知,构建起虚拟数字孪生。"美的AI研究院院长徐翼展示的实时数据看板显示,该厂人均效率提升42%,单位能耗下降18%。这种进化能力在空调生产线尤为显著:面对日均下线1.2万台、涵盖56个型号的复杂生产任务,智能体系统能根据订单波动自动调整工序,将换型时间从45分钟压缩至8分钟。
消费端的变革更为直观。Home Agent已连接1.2亿台『智能设备』,形成覆盖家电、汽车、穿戴设备的生态网络。当用户通过手机APP启动"回家模式"时,空调自动调节至26℃,电饭煲开始预约煮饭,车库门同步开启——这种"人车家"无缝联动场景,正在模糊传统家电的边界。
二、生态博弈:从资本联姻到全面竞争
时间回溯至2014年,美的与小米的战略合作曾被视为传统制造与『互联网』融合的典范。美的斥资12.66亿元购入小米1.29%股份,双方联合开发支持手环联动的智能空调,试图构建"硬件+软件+服务"的生态闭环。但这场联姻很快显露出战略分歧:小米希望美的成为其供应链核心,而方洪波志在打造自主智能家居平台。
jrhz.info裂痕在2025年彻底公开化。当小米空调出货量突破440万台、以49%增速紧逼行业三甲时,美的悄然启动减持计划。至2025年3月,随着最后一批小米股票清仓,十年盟友正式走向竞合。方洪波在股东大会上直言:"谁现在进入家电行业,战略上已经输了。"这番言论背后,是美的对产业规律的深刻认知——家电作为机电一体化产品,其制造门槛远高于『互联网』企业想象。
但小米的冲击不容小觑。通过极致性价比策略,小米空调将1.5匹变频机型价格压至1290元,较美的同规格产品低40%。这种"价格屠夫"战术迫使美的在2025年4月发起反击,将"酷省电Pro"系列价格从2899元下调至2199元。价格战背后,是双方供应链效率的终极较量:美的依托全产业链布局保持8%的净利润率,而小米家电业务毛利率已跌破15%。
三、技术深水区: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创新
方洪波的应对策略超越了价格维度。在2025年9月库卡『机器人』️新品发布会上,五大战略级智能体产品揭示了美的的技术纵深:AI视觉智能体实现0.02毫米级工业检测精度,运动控制智能体将机械臂操作延迟压缩至8毫秒,能源管理智能体使工厂综合能效提升25%。这些技术突破正在重塑制造业的价值链。
在家电领域,智能体技术催生出全新产品形态。美的推出的"主动服务型冰箱",通过内置的12个传感器和食材管理智能体,能自动识别食材新鲜度并生成菜谱建议;洗衣机搭载的衣物护理智能体,可根据面料特性自动调节洗涤模式,将衣物损耗率降低60%。这些创新使美的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至38%,平均单价较行业均值高出22%。
但挑战依然严峻。小米汽车生态的崛起正在形成新的交叉竞争——当小米汽车用户通过车载系统控制家中空调时,美的需要确保其家居智能体具备同等级别的跨平台兼容性。为此,美的已与华为、蔚来等企业建立数据互通协议,同时投入研发资源开发通用型智能体接口标准。
四、未来之战:从规模竞争到生态话语权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家电行业的竞争已升维至生态层面。方洪波提出的"双曲线增长模型"清晰勾勒出美的的转型路径:第一曲线(家电业务)通过智能化延缓周期下滑,第二曲线(ToB业务)依托库卡『机器人』️、医疗设备等高技术领域培育新增长极。2024年财报显示,美的ToB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占比提升至27%,其中工业技术板块毛利率达34%,成为利润新引擎。
这种转型需要突破组织惯性。方洪波推行的"敏捷型组织"改革,将集团拆分为28个经营单元,赋予前端团队80%的决策自主权。在荆州工厂,生产线长可直接调用智能体系统调整排产计划,无需层层审批。这种扁平化架构使美的新品开发周期缩短至9个月,较行业平均水平快40%。
当被问及与小米的竞争终局时,方洪波引用德国工业4.0白皮书中的论断:"未来制造业的竞争,是数据流动效率的竞争。"美的双智能体战略的本质,正是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数字生态系统,在红海市场中开辟新蓝海。这场静默的技术革命,或许将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的全球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