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佳怡
“这是24小时不停运转的‘智能体检仪’,每一度电的贸易结算,都得靠它来算准。”近日,威胜集团有限公司关口计量事业部总『工程师』汪攀,指着自己牵头研发的电压互感器在线监测装置向记者介绍,目前该装置已在多个省份投入应用,累计产值突破6000万元。
2022年博士后出站时,本科、硕士、博士阶段都在长沙求学的汪攀收到了多个城市的邀约,但他最终选择留在长沙扎根。他说,在这里,自己能放手去闯、安心生活。

逐梦 攻克行业痛点,产学研“搭子”助力技术落地
汪攀牵头研发的电压互感器在线监测装置项目,彻底解决了传统高压变电站需定期断电检修的行业难题。
相较于传统检修模式,该装置在“实时性”与“精准度”上实现了双重突破:传统高压变电站需每四年进行一次周期检修,而该产品能实时在线监测电压互感器的误差状态;传统离线检修仅能评估设备离线时的误差,在线监测仪则可捕捉设备实际运行中的实时误差,还能预判误差变化趋势。
2023年,项目攻关进入关键阶段,汪攀团队却在“误差特性评估测试”环节遇阻。“这就像让‘体检仪’给自己校准精度,丝毫不能马虎。”汪攀回忆,为突破瓶颈,团队反复开展模拟测试、推进现场试点,收集海量现场数据后,一次次推导、仿真,不断迭代修正评估模型,慢慢摸索出突破方向。
关键时刻,长沙成熟的产学研生态成为“助推器”。汪攀提到,当时合作的中南大学团队及时伸出援手,助力公司团队将理论方案转化为实际落地的技术。最终,该产品顺利通过多个第三方机构测试,还成功申请30余项发明专利。其中,误差评估算法相关的发明专利更是破解了行业内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没有威胜的平台支撑,没有长沙产学研‘搭子’的助力,这个成果不可能这么快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汪攀感慨,产品落地不仅守住了电能结算的公平,也让团队在实战中锤炼了本领。如今的他,已从初入企业的科研新人,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带头人,而他的成长轨迹,恰好与长沙的发展同频共振。
择城 专业对口政策暖心,长沙成了扎根好地方
“我的本科、硕士、博士阶段都在长沙求学,这里让我倍感亲切。更重要的是,长沙的产业布局和我的专业方向高度契合。”谈及选择留在长沙,汪攀坦言,长沙在智能电网、能源管理等领域的深厚产业积淀,让作为能源计量领域研究者的他清晰地看到了技术落地发展的广阔前景。
而长沙对人才的诚意,更坚定了他的选择。2023年,汪攀成功入选湖南省“三尖”创新人才工程,同时被评为“2023年度湖湘青年英才”。
“这是对青年科研人员的认可,让我有勇气放手去闯。”汪攀说。
长沙的生活环境也让汪攀倍感安心。宜居的城市氛围、合理的生活成本,让他能从容平衡家庭与工作,而这也成为他缓解科研压力的重要支撑。
“长沙的生活节奏很适中,公司里有运动馆,我平时会打打羽毛球、台球,也喜欢踢足球;而且我在长沙有很多同学、朋友,偶尔小聚一下,能有效疏解工作压力。”汪攀笑着说。
“我住在梅溪湖片区,这里的教育资源、生活配套都很完备。周末,我会带着孩子在梅溪湖畔散散步、骑骑车,日子过得轻松惬意。”汪攀表示,这样的日常,正是“工作有奔头,生活有甜头”的真实写照。
“长沙给了我实现价值的舞台,我也希望用技术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汪攀透露,接下来,他将带领团队聚焦输变电在线监测产品的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制,深化“AI+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电力设备安全稳定可靠运行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