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小组做机械设计,3张固定课桌拼不成完整台面,图纸只能铺在地上;学生带电脑做仿真实验,4个人抢1个墙角插座;从‘教师讲授’切换到‘小组答辩’,搬桌椅就要耗掉20分钟”——这是某工科高校机械工程学院智慧教室改造前的日常。投入50万完成8间教室家具升级后,课堂场景切换时间缩至5分钟,学生参与率从55%升至90%,教学效率提升35%。这场家具升级的“翻身仗”,藏着高校教育装备改造的核心逻辑。
KI家具产品实物
改造前,该校的“智慧教室”徒有其名——智能黑板、投影仪等设备配齐了,但家具还是十几年前的固定款式,直接制约教学效果:
- 协作效率低:机械设计、『机器人』️编程等课程需高频小组协作,但固定桌椅无法拼接,6人小组常被拆分在3个角落,讨论时需来回传递资料,人均无效沟通时间占课堂的15%。
- 设备“续航难”:每间教室仅4个墙面插座,学生平板、笔记本📓、编程器等设备集中使用时,插线板满地缠绕,平均每节课有12%的学生因设备没电中断操作。
- 场景切换慢:“讲授—实操—展示”的教学闭环中,搬桌椅、调布局占用大量时间,某教师的“液压系统设计”课,曾因场景切换耗时太久,导致实操环节被迫压缩。
学院教学评估显示,改造前学生对“教室家具实用性”的满意度仅48%,15%的课程因家具问题无法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改造中:50万预算的“精准投放”方案针对痛点,学校摒弃“全面换新”思路,将50万预算聚焦模块化、智能化核心需求,8间教室的家具配置各有侧重但标准统一:

采购时特别要求家具符合《高校智慧教室建设规范》,桌椅边角做10mm圆角处理,充电接口带防短路保护,确保安全与实用兼顾。
jrhz.info改造后:35%效率提升的“细节密码”
2023年9月升级完成后,8间智慧教室的教学数据发生显著变化,家具升级的价值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
- 场景切换“秒速完成”:模块化桌椅通过卡扣快速拼组,2名学生5分钟就能将“秧田式”布局改为“圆桌研讨式”,比改造前节省75%时间。某教师的“『机器人』️路径规划”课,已能完整容纳“理论讲解—小组编程—现场演示”三个环节。
- 设备供电“无死角”:每张桌椅预留2个充电接口,讲台的无线🛜充电板支持教师手机、翻页笔同时续航,设备断电问题彻底解决,学生课堂实操完成率从82%升至100%。
- 互动体验“质的飞跃”:智能互动桌支持8人同步标注机械图纸,学生无需再打印纸质版,直接在桌面修改、批注,课堂互动频次提升2倍。改造后学生课堂参与率从55%升至90%,教学效率提升35%。
升级启示:家具是“智慧教学”的基石
“以前觉得智慧教学靠设备,现在才发现,家具是让设备发挥价值的基础”,机械工程学院教学主任的总结道出关键。这场50万的家具升级,没有盲目追求高端材质,而是精准匹配工科教学需求,用模块化、智能化的设计,让“智慧教室”真正服务于教学。
对负责高校教育装备改造的管理者而言,家具升级的核心逻辑不是“买贵的”,而是“买对的”——要深入教学场景,找准师生的真实痛点,让家具适配教学流程,而非让教学迁就家具。当桌椅能灵活拼组、设备能随时供电、讨论能高效开展,智慧教学的价值才能真正落地。某高校的实践证明,一场精准的家具升级,就是提升教学质量最实在的“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