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Cr17Ni7Al(中国GB/T标准牌号),又称17-7PH(美标AISI)或SUS631(日标JIS),是一种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该材料在18-8型奥氏体不锈钢基础上添加铝(Al)元素,形成独特的奥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兼具高强度、高韧性及优异耐腐蚀性。其核心优势在于可通过热处理工艺灵活调控力学性能,固溶态下易于加工,时效处理后强度显著提升,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密仪器、化工设备等高端领域。
2. 化学成分与元素功能07Cr17Ni7Al的化学成分经过精密平衡,各元素协同作用赋予材料关键特性:
- 碳(C):含量≤0.09%,低碳设计抑制碳化物析出,保障耐晶间腐蚀能力。
- 铬(Cr):含量16.00%–18.00%,形成致密钝化膜,提供基础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
- 镍(Ni):含量6.50%–7.75%,稳定奥氏体相,增强低温韧性和加工塑性。
- 铝(Al):含量0.75%–1.50%,为核心强化元素,时效过程中与镍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如Ni₃Al),引发沉淀硬化效应。
- 杂质控制:硫(S)≤0.030%、磷(P)≤0.035%,保证材料纯净度,减少热脆性。
- 铝与铬、镍的协同作用使材料在时效后实现高强度与耐腐蚀性的平衡。
物理性质
- 密度:7.80–7.93 g/cm³,介于典型奥氏体与马氏体不锈钢之间。
- 熔点:1390–1450℃,高温下组织稳定性良好。
- 热导率:100℃时16.3 W/(m·K),500℃时升至20.9 W/(m·K),适用于散热部件。
- 线膨胀系数:0–100℃时为15.3×10⁻⁶/K,0–630℃时为17.1×10⁻⁶/K,适应温度变化下的尺寸稳定性要求。
机械性能(随热处理状态变化显著)
- 固溶态(A状态):抗拉强度≤1030 MPa,屈服强度≤380 MPa,伸长率≥20%,硬度≤229 HB,塑韧性优异,便于冷加工。
- 510℃时效态:抗拉强度≥1230 MPa,屈服强度≥1030 MPa,硬度≥388 HB,强度达到峰值,适用于高载荷场景。
- 565℃时效态:抗拉强度≥1140 MPa,屈服强度≥960 MPa,伸长率≥5%,兼顾强度与韧性。
- 时效后强度较普通304不锈钢提升约3倍,同时保持适度塑性。
- 高强度与韧性平衡:通过时效处理诱发马氏体相变与沉淀强化,屈服强度可达1180 MPa以上,延伸率仍保持5%–10%。
- 耐腐蚀性突出:铬元素提供钝化膜保护,耐大气、弱酸及氯化物腐蚀性能接近304不锈钢水平,优于常规马氏体钢。
- 热加工适应性:固溶态奥氏体组织硬度低(HRC≤28),支持冷轧、冲压、深拉等成型工艺;焊接需配套焊材(如ER630),并预热150–200℃以抑制裂纹。
- 高温与低温稳定性:长期使用温度≤300℃,短时可耐500℃;低温下无脆性转变,适用于航空航天温差环境。
07Cr17Ni7AL的性能依赖热处理工艺调控,标准流程包括:
- 固溶处理:1040–1100℃保温后快冷,获得均匀奥氏体组织,为后续加工和时效奠定基础。
- 调整处理:760±15℃保温90分钟,促使碳化物析出,降低奥氏体稳定性,为马氏体转变创造条件。
- 冷处理:冷却至-73±6℃并保持8小时,驱动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
- 时效硬化:
- 510℃时效:加热60分钟后空冷,实现最高强度与硬度。
- 565℃时效:加热90分钟后空冷,获得强度与韧性的均衡配比。
- 工艺选择需根据零件服役条件:高载荷件优选510℃时效,需抗冲击件推荐565℃时效。
07Cr17Ni7AL可通过多种形态供货,满足不同工业需求:
- 板材与带材:包括热轧板(厚度4.5–36 mm)、冷轧板(厚度0.8–4.5 mm)及卷材,用于冲压壳体、弹簧片。
- 棒材与线材:热轧圆钢(直径20–50 mm)、冷拉精磨棒(直径4–20 mm)、线材(直径0.5–25 mm),适用于紧固件、轴类零件。
- 管材与定制件:提供无缝管、焊管及法兰,支持按图纸加工非标锻件、环件。
- 材料常以固溶态或时效态交货,需在合同中明确热处理状态。
凭借综合性能优势,07Cr17Ni7AL在以下领域作用关键:
- 航空航天:飞机发动机部件、导弹壳体、高强紧固件,依赖其高比强度与耐热性。
- 精密仪器:传感器膜片、高弹性弹簧(如汽轮机安全阀弹簧),利用其抗松弛特性。
- 能源与化工:核反应堆非承压部件、化工阀门、海洋平台结构,耐氯化物腐蚀能力保障长效安全。
- 民生与环保:食品加工设备、烟气脱硫装置,满足卫生与耐蚀双重要求。

其他材料规格切割和定制生产
94b15
94b15合金钢
g94151
g94151合金钢
94b17
94b17合金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