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在襄城县茨沟街道茨西社区的麦播现场,一台搭载北斗导航终端的播种机匀速穿梭田间,无须人工精准操控,便沿着预设轨迹稳稳前行,细密的麦种随着机械运转均匀播下。
“这可比以前省心多了!”看着整齐划一的播种轨迹,茨西社区种植大户杨振伟深有感触地说,如今有北斗导航帮忙,播种机实时修正轨迹,播量精准、深浅一致。“你看这播种轨迹,整整齐齐的,出苗有保障,后期管理省劲儿,来年收成我心里特有底。”
与此同时,在紫云镇杨湾村的田间地头,几台农机轰鸣穿梭,撒肥、犁地等工序一气呵成。襄城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陈会玲深入一线,仔细查看肥料情况,现场指导农户科学播种。
“今年我县小麦播期较常年推迟20天以上,晚播小麦易面临冬前积温不足、根量少等问题,必须科学应对。”陈会玲给出具体指导方案:一是优先选用晚播品种,主要选用晚播早熟的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品种,弥补积温短板;二是提高播种质量,严禁“白籽”下地,实施浅播,播种深度控制在3—4厘米;三是合理增加播量,11月中旬播种亩播量控制在15—18公斤,中旬以后最大播种量不低于20公斤;四是科学增施肥料,目标亩产量550公斤以上的地块,三元复合肥或配方肥每亩不低于60公斤,重点增施磷肥,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逆能力。
从北斗导航的精准播种,到农业专家的田间指导,襄城县以科技为笔、以服务为墨,在广袤田野上书写着麦播时节的丰收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