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抑郁障碍包括多种类型,如忧郁型抑郁、非典型抑郁、精神病性抑郁、紧张型抑郁和季节性抑郁。这些类型的症状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各有不同,需要精神科医生的专业评估。
忧郁型抑郁以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和快感缺失为特征。患者可能出现晨重夜轻的情绪波动,伴随明显的体重下降和过度内疚感。这种类型的抑郁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有关,表现为对正性刺激反应迟钝。治疗通常结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氟西汀胶囊,并配合认知行为疗法。
非典型抑郁表现为情绪反应性增强和肢体沉重感,常见睡眠过度和食欲亢进。这类患者可能对人际拒绝异常敏感,发病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失衡相关。治疗可选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硫酸苯乙肼片,但需注意避免与含酪胺食物同服。
精神病性抑郁伴随妄想或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常见罪恶妄想和虚无妄想。发病涉及多巴胺系统失调,可能伴有认知功能损害。治疗需联合抗抑郁药如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与抗精神病药,必要时进行电休克治疗。
紧张型抑郁以运动障碍为突出表现,包括木僵、蜡样屈曲或激越性运动。发病与γ-氨基丁酸系统异常相关,可能突发缄默症状。治疗需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片配合心境稳定剂,严重时需住院观察。
季节性抑郁具有规律性的秋冬季发作特点,与褪黑素分泌节律紊乱相关。典型症状包括嗜睡、碳水渴求和社交退缩。治疗可采用光照疗法配合盐酸舍曲林片,冬季需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抑郁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饮食需保证足量优质蛋白和B族维生素摄入,限制精制糖类。家属需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避免施加压力。所有药物治疗均须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突然停药。若出现自杀意念或行为异常,应立即联系精神科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