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皮肤不经意间的刮擦和小伤口颇为常见,有时还会伴随出血。对于这些伤口,若不及时消毒处理,很容易导致感染甚至引发破伤风。因此,了解打破伤风针的最佳时机显得尤为重要。
破伤风预防主要通过被动免疫手段实现,即在潜在感染风险后,通过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来提供保护。市场上主要有两种制剂:第一种源于马的破伤风抗毒素(TAT),使用前需进行皮肤过敏测试;第二种为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来源于人,无需皮试,价格略高,但普遍能被大众接受。这两种制剂注射越早越好,通常建议在受伤后24小时内进行,尽管超过这个时间依然有注射的价值,因为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约为一周,最快可在24小时内发病,故尽早注射为宜。TAT提供的保护期大致为2至3天,而TIG则可维持2至3周,具体时效因人而异,未有绝对定论。
至于通过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获得主动免疫的保护时长,则更为复杂,具体情况最好咨询医生。基本原则是,如果最近一次接种疫苗未超过3年,受伤后无需再次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若超过3年,则建议追加注射一次。对于重度污染的伤口,除了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还可能需要在不同部位考虑注射TAT或TIG作为额外防护。理论上,最理想的方案是对未接种或接种记录不全的人群,在紧急使用TAT或TIG应急的同时,若条件允许,应接种破伤风类毒素以建立主动免疫。然而,由于种种实际考量,包括患者个人情况及医疗资源限制,目前临床上更多采取直接使用TAT或TIG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