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摔到头颅内出血通常不能自愈,需立即就医。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出血量和部位有关。轻微硬膜外血肿可能通过保守治疗恢复,但多数情况下需要医疗干预。
硬膜外血肿如果出血量极少且无进行性增大,可以通过严格卧床休息和密切观察实现吸收。然而,儿童颅骨弹性较大,外伤后症状可能延迟出现。即使初期表现轻微,仍需持续监测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呕吐频率。脑实质出血或硬膜下血肿因压迫脑组织,常伴随颅内压升高,必须使用脱水降颅压药物如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控制。在严重情况下,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婴幼儿囟门未闭合者可通过前囟穿刺减压,但均需在神经外科监护下进行。
迟发性颅内出血是儿童颅脑外伤的特殊风险,受伤后24-72小时可能突然恶化。基底节区毛细血管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型自愈概率极低,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脑疝。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止血时需警惕血栓形成风险,CT复查间隔不应超过8小时。合并颅骨线性骨折时,即使当时未见明显血肿,后续也可能因板障静脉破裂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
受伤后应保持头高30度体位,避免剧烈哭闹增加颅内压。恢复期需补充优质蛋白促进脑组织修复,如鱼肉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定期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估,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者需早期介入康复训练。任何出现嗜睡、喷射性呕吐或肢体抽搐的情况都属于急症指征,须立即送往具备小儿神经外科资质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