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对于确诊新冠肺炎及评估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常用的检测样本取自深度咳嗽产生的痰液或咽拭子样本,咽拭子则细分为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两种类型。这两种取样方式有何差异?
人体的咽部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这些部位的黏膜相连,同属于呼吸系统范畴。鼻咽拭子与口咽拭子的区别主要在于取样的路径:通过口腔采集称为口咽拭子,而经鼻腔采集则是鼻咽拭子。
在临床实践中,口咽拭子因其操作简便,只需张口即可完成,故被广泛应用。然而,这种方式对采集者而言风险较高,他们需直接面对患者的口腔,在采集过程中患者可能因刺激而咳嗽、恶心,从而释放携带病毒的飞沫,增加采集者暴露风险。
相比之下,鼻咽拭子采集时,操作者站在患者身后,患者只需下拉口罩露出鼻子,口腔被遮挡,有效减少了直接面对病毒的风险。尽管少数患者采集后可能会打喷嚏,但可通过肘部或纸巾迅速遮挡,控制风险。此外,鼻腔可预先进行局部麻醉和收缩处理,技术熟练的采集人员有时无需麻醉也能顺利完成取样。
值得注意的是,咽拭子样本采集若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呈现“假阴性”,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
确保咽拭子检测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不论是采取鼻咽拭子还是口咽拭子,关键在于取样的深度以及与黏膜接触的时间。如果未能深入鼻咽部或因患者强烈咽部反应缩短了口咽拭子的采集时间,可能仅收集到表层细胞,这些细胞往往不含病毒,从而可能产生“假阴性”的检测结果。因此,确保取样深度适宜及足够接触时间对于提高检测准确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