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有肿块疼痛可能与淋巴结炎、皮脂腺囊肿、乳腺增生、毛囊炎、脂肪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触痛、活动度差等症状。可以通过热敷、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缓解。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腋下淋巴结发炎肿大,伴随压痛和皮肤发红。这种情况常见于感冒或局部皮肤感染后。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药物。急性期应避免挤压肿块,用温热毛巾外敷有助于缓解疼痛。
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的囊性肿块,在继发感染时会出现明显疼痛和化脓。这种肿块质地较硬且与皮肤粘连。较小的囊肿可以外用莫匹罗星软膏,较大的或反复感染者需要进行囊肿切除术。日常应注意保持腋窝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止汗产品。
女性月经周期中的激素变化可能引发腋窝副乳腺组织增生,表现为周期性胀痛和结节感。可以配合医生使用乳癖消片、逍遥丸、红金消结胶囊等中成药调理。建议穿着宽松内衣,经前期减少咖啡因摄入。
剃毛或出汗过多导致毛囊细菌感染,会形成红色丘疹伴脓头。这时需停用脱毛产品并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如果反复发作,可口服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并对剃须工具进行消毒,避免抓挠患处。
皮下脂肪异常增生形成的无痛性包块,若压迫神经可能会产生隐痛。这种包块质地柔软且可推动,通过超声检查可以确诊。当直径超过3厘米或影响活动时,需要手术切除。平时应避免局部持续摩擦。
发现腋下肿块时应避免自行挤压或热敷,记录肿块大小变化和伴随症状。穿着纯棉透气衣物,暂停使用止汗露等化学制品。如果肿块持续增大超过2周、出现夜间痛或发热,应及时到普外科或乳腺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超声或穿刺检查。哺乳期女性出现肿块需排除乳腺炎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