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猕猴桃,常被称为弥猴桃,是一种雌雄异体的绿色植物。从种植到结出果实,大约需要四年的成长周期。由于雌株和雄株在外形上难以辨别,只有当它们开始结果时,才能区分性别。为了确保产量,种植时必须按照一定比例配置雌雄植株,通常还需要考虑它们的开花时期是否相近,以利授粉。
猕猴桃树一般在四到五年后开始结果。这种植物的特点在于,尽管雌花和雄花外观上看似两性花,但实际上功能上是单性花,即雄花的雌蕊不育,雌花的花粉也不育。因此,种植时配植能够相互授粉的树种是保证结果的关键。
选择雄株作为授粉树时,其开花期需与雌株匹配,理想情况下雄株开花略微早于雌株一至两天,并且拥有较长的开花期和丰富的花朵,这样的搭配能提高授粉效率。
猕猴桃偏爱温暖湿润的山谷环境,对日照需求不高,对土壤类型也不太挑剔。理想的种植地点应具备良好的光照、靠近水源、适宜的降水量和较高的湿度,土壤最好是排水良好、透气的沙质土或富含石灰质的土壤,丘陵坡地尤为适合。
考虑到猕猴桃的雌雄异株特性,为了提高坐果率,种植时需合理搭配雌雄株的比例,常见的比例为8:1或根据雌株品种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猕猴桃作为多年生藤本果树,对肥料的需求较大。科学合理的施肥是促进其早结果、高产、稳产和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
在生长季节,还需对新梢进行管理和疏花疏果。这包括去除位置不当或过于密集的新芽,适时进行摘顶控制枝条生长,并利用特定的农业技术产品调控枝条生长,促进开花结果。在果实管理上,要根据枝条的长度保留适量的果实,避免营养分散。
对于病虫害,猕猴桃面临的威胁相对较小。主要的疾病有褐斑病和根结线虫病,而虫害则多为一些广泛取食的昆虫,如金龟子、卷叶虫、蚜虫等。目前,通过综合农业管理措施,这些病虫害并未对生产造成重大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