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凉引起的头疼和恶心可以通过热敷、补充温水、按摩穴位、服用药物以及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这些症状可能与血管收缩、胃肠功能紊乱、上呼吸道感染、偏头痛或脑供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使用温热毛巾敷于额头或后颈部,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每次持续15-20分钟。热敷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因受凉导致的血管痉挛性头痛。操作时需避开眼睛,皮肤敏感者应垫一层棉布。若出现皮肤发红或灼热感应立即停止。
分次饮用300-500毫升38-40摄氏度的温水,可加入少量生姜片或红糖。温水能够帮助提高核心体温,改善胃肠黏膜血流,减轻恶心感。每小时补充100-150毫升为宜,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胃部不适。
用拇指按压合谷穴(手背第1-2掌骨间)和太阳穴(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每次3-5分钟。按摩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度,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缓解头痛和恶心。注意修剪指甲以防划伤皮肤,高血压患者不宜用力过度。
当头痛明显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解热镇痛药;恶心严重者可选用多潘立酮片、盐酸甲氧氯普胺片等止吐药物。药物应在餐后服用,用药期间禁止饮酒,有胃肠道出血病史的人要谨慎使用。
如果出现持续剧烈头痛伴呕吐、意识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可能与脑膜炎或脑血管意外相关,需要立即前往医院急诊处理。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并伴有颈项强直时,应排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就医前避免自行服用强效止痛药掩盖病情。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头部及腹部保暖,外出时佩戴围巾帽子,避免冷风直吹。饮食上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热粥、面汤,并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保持每日7-8小时的充足睡眠,在恢复期避免熬夜和剧烈运动。如果症状反复发作或持续超过3天没有缓解,应及时到神经内科或消化内科就诊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