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在孕期通常不建议拔牙,但如果遇到严重感染或剧烈疼痛等特殊情况,在医生评估后可以谨慎操作。孕期口腔治疗时需优先考虑母婴安全,非紧急情况建议推迟到分娩后再进行。
妊娠期间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容易导致牙龈充血肿胀,拔牙可能会增加出血量或引发感染风险。孕早期是胎儿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麻醉药物和手术刺激可能对胚胎产生影响。孕晚期仰卧体位可能导致低血压综合征,且子宫敏感度增高易诱发宫缩。口腔治疗中使用的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虽属B类妊娠药物,但仍需严格控制剂量与操作时间。必要时进行X线检查应采用铅围裙防护,并确保辐射剂量低于5rad的安全阈值。
当出现智齿冠周脓肿、牙源性颌骨骨髓炎等可能引发全身感染的急症时,经产科与口腔科医生联合会诊确认获益大于风险后,可以选择孕中期4-6个月相对安全期进行处置。操作前需监测血压和胎心,使用不含肾上腺素的麻醉剂,并备好宫缩抑制剂。术后需使用头孢类等妊娠安全抗生素预防感染,避免使用四环素类可能影响胎儿牙釉质发育的药物。
孕期应加强口腔卫生维护,每日使用软毛牙刷刷牙两次并配合牙线清洁,出现牙龈出血可选用氯化钠溶液漱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龋齿等基础问题。饮食应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钙质,减少高糖食物摄入。若必须进行口腔治疗,务必选择具有孕产期诊疗经验的专科医疗机构,并全程保持与产科医生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