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抽水后可能出现胸痛、气胸、感染等后遗症,多数症状轻微且可控,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胸腔积液抽水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较常见的后遗症包括局部胸痛和短暂性呼吸困难。胸痛通常与穿刺刺激胸膜有关,表现为穿刺部位隐痛或刺痛,多数在1-3天内自行缓解。部分患者抽液后可能出现代偿性肺扩张不适,表现为轻度气促,通常24小时内逐渐适应。若损伤肋间神经可能引起局限性皮肤麻木感,这种异常感觉多数在2-4周内恢复。少量患者抽液后出现低热反应,体温多在38℃以下,与胸膜刺激有关,无须特殊处理。
严重后遗症包括张力性气胸和胸腔感染。气胸多因穿刺针误伤肺组织导致,表现为突发胸痛伴明显呼吸困难,需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感染性并发症包括脓胸和胸壁脓肿,与操作污染或患者免疫力低下有关,可能出现持续高热、胸痛加剧等症状,需进行细菌培养并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极少数情况下反复穿刺可能造成胸膜粘连,影响肺功能。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胸腔内出血,表现为抽液后血红蛋白持续下降。
抽水后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观察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出现持续胸痛、发热或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术后建议进食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等促进组织修复,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恢复期间避免吸烟及接触呼吸道刺激物,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评估积液变化情况。有基础肺部疾病患者需加强呼吸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