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反射,亦称为深反射,本质是筋腱迅速伸展时诱发的非自主性肌肉收缩,属于肌牵张反射的一个类型,另一个则是肌紧张。这种反射由直径约为12至20微米的较粗神经纤维传导,速度较快,超过90米/秒。它具有短暂的潜伏期,大约0.7毫秒,例如膝跳反射,敲打膝盖下方的股四头肌腱可立即引起股四头肌收缩。
腱反射作为单突触反射,其感受器位于肌梭,神经中枢则在脊髓前角,主要引起快速收缩的快肌纤维活动。腱反射的变化对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至关重要:减弱或消失可能意味着反射弧受损;而反射过度增强,则提示高位神经中枢可能存在病变。
在医学实践中,腱反射的检查对于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具有诊断价值,是常用的神经系统检测手段之一。它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及跟腱反射等,通过两侧对比来判断反射的强度变化,如增强、减弱或消失,对于定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腱反射的评估通常采用以下等级描述其活性:消失(-)、减弱(+)、正常(++)、增强(+++)以及阵挛性(++++)。
检查腱反射的具体步骤涉及快速敲击近端和远端骨骼相连的筋腱区域,利用叩诊锤引出反射动作。例如,肱二头肌腱反射需按压患者腕关节上方的筋腱并敲击,正常反应为上臂弯曲;肱三头肌腱反射则要求患者手臂摆放于特定角度,敲击后上臂应伸直;桡骨膜反射需在患者手腕微屈状态下,敲击桡骨茎突,预期反应为腕关节弯曲、旋前及手指蜷曲。这些反射的异常表现均被视为病理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