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肌梗死通常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方式得到改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
慢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此外,还可以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如果存在心力衰竭的情况,可联合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等β受体阻滞剂以改善心功能。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定期进行复查。
对于血管狭窄程度较高的患者,可以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来恢复血流。这种治疗方式创伤小且恢复快,但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以防再狭窄。在进行介入治疗前,需要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评估病变范围;术后要监测穿刺部位出血及心电图变化。
多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患者可以选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来建立新的血液流通路径。此类手术需要开胸并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术后需要密切观察胸腔引流及心功能恢复情况。术前还需要对肺功能及肝肾功能进行评估,术后则要进行抗凝治疗并控制血糖血压。
病情稳定后,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可以开始有氧运动训练,比如步行、踏车等,逐渐增加运动量。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心率血压的变化,避免过度劳累。根据个人的心肺运动试验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同时结合呼吸训练与心理辅导。
患者还需严格戒烟并远离二手烟环境,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饮食上推荐低脂高纤维食物,适量食用深海鱼类和坚果。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劳。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监控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将体重指数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慢性心肌梗死患者必须长期接受规范治疗,并定期做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平时应随身携带如硝酸甘油片之类的急救药物。一旦出现持续性胸痛或呼吸困难加剧等症状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家人也应学习心肺复苏技巧,帮助患者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