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经历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腹部肿块以及体重下降等症状。这种癌症发生在结肠或直肠部位,其具体表现与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其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排便习惯改变是结直肠癌常见的早期迹象之一,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是排便次数增多。这主要是因为肿瘤生长刺激了肠黏膜或导致肠腔变窄,干扰了肠道正常蠕动功能。部分病人会感到里急后重感,即即便已经排便完毕仍感觉需要继续排便。当这些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时,建议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可能性。
便血也是结直肠癌的典型特征之一,特别是在左半结肠和直肠区域发生的癌症中更为常见,表现为鲜红色血便。而右半结肠癌则可能导致黑便或隐血试验呈阳性反应。长期慢性失血可引起贫血,伴随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痔疮同样能够造成便血现象,但结直肠癌引起的便血通常还会伴有其他消化道不适。
腹痛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较为普遍,多为隐痛或胀痛,集中在下腹部区域。随着肿瘤增大,可能会引发肠梗阻,进而产生阵发性绞痛、腹胀甚至呕吐。如果肿瘤侵犯到周围组织或神经,疼痛程度可能会加剧。某些情况下,如发生肠穿孔,则会出现急性剧烈腹痛,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医疗干预。进食后腹痛加重的情况也与食物通过受阻有关。
对于右半结肠癌而言,由于该区域肠腔较宽,因此肿瘤可以长到相当大才被发现,此时患者可能会触及一个质地坚硬且表面不平滑的腹部肿块,有时伴有压痛。肿瘤一旦侵犯至邻近组织,肿块将变得固定不动。消瘦个体更容易察觉此类肿块的存在。医生通常会借助超声波或CT扫描来进一步确认肿块性质,并与其他疾病如炎症性包块或肠结核相鉴别。
12全文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