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栓是一种具有高度种属特异性的糖蛋白,对人类而言,来自动物的干扰素无效。其功能多样,包括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反应以及抗肿瘤作用。这种药物主要应用于治疗某些特定疾病,如晚期毛细胞白血病、肾癌、黑色素瘤、卡波西肉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轻到中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时也会用于骨肉瘤、乳腺癌等疾病的治疗。下面简述不同疾病采用肌肉注射干扰素栓的时间安排。
针对不同病症,肌肉注射干扰素栓的具体时间有所差异。例如,在治疗乙肝时,通常隔日注射一次,整个疗程持续一年,之后根据病情评估是否继续注射。丙肝治疗则推荐每周注射一次,同样为一年疗程,之后复查决定后续治疗。对于尖锐湿疣,建议每日注射,疗程大约两周,之后复诊。
在进行肌肉注射时,遵循以下步骤确保安全与卫生:
1. 消毒准备:使用75%酒精对注射针头及皮肤注射部位进行消毒,等待酒精自然风干。避免使用碘酒或碘伏消毒,每次使用后应拧紧消毒液瓶盖。推荐使用独立包装的消毒棉球。
2. 选择注射部位:腹部适宜的注射区域为肚脐上下5厘米,左右不超过胸骨中线内外5厘米范围,避开肚脐周围1-2厘米,左右交替,每次注射需更换位置并检查是否有硬结、肿胀、皮肤萎缩或疼痛。避免在有异常反应的区域注射。
3. 处理注射部位: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肿块形成,若发现肿块,应暂停在此处注射,并采取局部热敷和贴生土豆片的方法处理。注射后24小时也可进行局部热敷,以预防硬结形成。
4. 注射技巧:用手指捏起皮肤,针头以30至45度角缓慢刺入约针梗深度的三分之二,推注药液后停留5至10秒再沿原路径迅速拔针。
5. 后期护理:注射完毕后,用干净棉球轻压注射部位5至10秒,避免用力挤压。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且安全地进行干扰素栓的肌肉注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