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渗血的护理可以通过清洁消毒、保持干燥、避免摩擦、观察渗血情况和及时就医等方式进行。脐带渗血可能与脐带结扎不牢、感染或外力牵拉等因素有关。
使用医用棉签蘸取75%酒精或碘伏溶液,从脐带根部向外螺旋式擦拭,每日2-3次。操作前需洗净双手,避免触碰污染物品。若发现分泌物结痂,应先用生理盐水软化后再清理。酒精可能引起短暂刺痛感,新生儿可能会哭闹,这是正常反应。
护理后须待消毒液自然风干,尿布上缘需反折至脐部下方,防止尿液浸湿。洗澡时可用防水护脐贴保护,洗毕立即拆除。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导致脐炎。夏季可适当暴露脐部,促进空气流通,但需注意保暖。
选择宽松纯棉衣物,避免裤腰或纸尿裤边缘摩擦脐部。抱起婴儿时手掌避开脐周区域,换尿布时勿提拉双腿过度牵拉。若使用护脐带,应每日更换并检查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剧烈摩擦可能导致结痂脱落引发再次出血。
正常渗血为淡红色血性分泌物,量少于1元硬币🪙大小。需记录渗血次数、颜色变化及是否伴有异味。若渗血浸透纱布或持续超过3天,可能提示脐动脉出血或感染。观察时注意是否伴随发热、红肿、脓液等感染征象。
出现鲜红色喷射状出血、渗血伴恶臭分泌物、脐周皮肤发硬或发热超过38℃时,需立即就诊。可能需进行血常规检查或局部清创处理。医生可能开具莫匹罗星软膏、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感染药物,严重者需电凝止血或重新结扎。
护理期间应每日测量体温,哺乳期母亲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室内温度24-26℃,湿度50%-60%。脐带残端通常7-14天自然脱落,脱落后仍需继续消毒3天。若发现脐窝内有肉芽组织增生或持续渗液,需到儿科门诊进行硝酸银烧灼处理。避免自行使用紫药水、痱子粉等可能掩盖病情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