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膳食纤维为主,适量摄入优质蛋白,控制总热量。主要原则包括限制钠盐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选择全谷物和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高糖食物。
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5克以内,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加工肉类及高盐调味品。过量的钠盐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心脏负担。可以使用天然香料如葱姜蒜来替代部分食盐,并在烹饪时使用限盐勺定量。
为了优化脂肪结构,应减少动物油脂、椰子油等饱和脂肪酸来源,优先选用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每周可摄入2-3次深海鱼类,补充ω-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每日应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选择燕麦、糙米等全谷物以及西蓝花、菠菜等深色蔬菜。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糖分吸收,帮助控制血糖和血脂。水果宜选择低糖品种如草莓、苹果,每日建议摄入200-350克。
蛋白质的选择上,优先考虑鱼类、禽类瘦肉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1-1.2克。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每天鸡蛋不超过1个。乳制品方面,选择脱脂或低脂牛奶,每日约300毫升。
采用少量多餐制,每日4-5餐,避免过饱。晚餐应清淡且提前2-3小时进食,餐后适度活动促进消化。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避免煎炸烧烤,食物温度适宜避免过冷过热刺激。
心脏病患者需长期保持饮食管理,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进一步调整营养比例。建议定期监测体重、血脂等指标,根据医生或营养师建议动态调整膳食方案。注意戒烟限酒,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适当配合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