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与冠心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疾病范畴和病理机制。心肌缺血是指心肌供血不足的状态,而冠心病是导致心肌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肌缺血表现为心脏因供氧不足引起的功能异常,可能由冠状动脉狭窄、痉挛或血栓形成引起,也可能与贫血、低血压等非心脏因素相关。典型症状包括胸闷、胸痛、活动后气促,心电图可显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治疗需针对病因,如果是由冠心病引起,则需要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来改善血流,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冠心病特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是心肌缺血的一种器质性病因。除了典型的心绞痛外,还可能伴随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明确显示狭窄情况。治疗通常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并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则需要紧急再灌注治疗。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高脂饮食和剧烈运动,戒烟限酒,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若出现持续性胸痛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排查冠心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