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虽然暑热未完全消退,但雨水频繁降临,昼夜温差逐渐增大。这种气候条件下,寒湿之气容易侵入人体。若寒湿长期堆积,不仅会让人感觉身体沉重、精神不济,还可能引发肠胃不适、关节酸痛等问题。因此,初秋是调理身体、排出寒湿的黄金期,做好养护可以为秋冬健康打下基础。
初秋寒湿易侵袭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初秋处于夏湿残留和秋寒初现的阶段,空气湿度高,早晚气温明显下降,人体毛孔在冷热交替中容易开合紊乱,给寒湿入侵创造了条件。其次,不少人初秋仍延续夏季习惯,如频繁吃冰饮、冰水果,长时间待在低温空调房,或穿露腰、露脚踝衣物,这些行为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寒湿滞留体内。最后,入秋后人体阳气逐渐收敛,新陈代谢变慢,脾脏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若不主动调理,湿气难以排出,遇寒气后易形成“寒湿”,引发不适。
初秋祛湿散寒的方法包括饮食调理、保暖防护、适度运动、环境改善以及艾灸辅助。饮食上应减少螃蟹、苦瓜、西瓜等寒凉食物摄入,多吃生姜、山药、红豆、芡实、南瓜等温性祛湿食材。烹饪方式上优先采用蒸、煮、炖等温热做法,避免生冷凉拌;晚餐别吃过多油腻食物,减轻脾胃负担,助力湿气代谢。脾胃虚弱者应避免空腹吃寒凉食物,防止刺激肠胃。
保暖方面,重点守护腹部、膝盖和脚部。腹部穿保暖衣物护脾胃;膝盖选长裤或薄护膝,预防关节痛;睡前用40℃左右温水泡脚10-15分钟,穿暖袜防“寒从脚起”。早晚外出添薄外套🧥,不穿露肩、露腰、露脚踝衣物;空调温度不低于26℃,避免冷风直吹。老人、儿童及体质弱者应提前换薄长袖长裤,降低寒湿侵袭风险。
适度运动有助于激活气血,加速湿气排出。推荐快走、『八段锦』、太极拳、温和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每次30-40分钟,每周3-4次。运动时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以防阳气流失;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换干衣,避免受凉。尽量在上午9-11点或下午3-5点运动,此时阳气较盛;阴雨天可在室内锻炼,避免淋雨。
12全文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