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影响氨基酸的正常代谢。患者因肝脏中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无法有效转化多余的苯丙氨酸,导致其在血液中累积,进而对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可能引起智力障碍。
患病儿童出生时看似正常,但随着体内苯丙氨酸水平上升,数月内会逐渐显现出症状,包括过度活跃、行走困难和心理状态改变。他们的尿液和汗水因含苯乙酸而散发出难闻的鼠尿味,皮肤、头发和眼睛颜色也较浅,有时还会伴有类似湿疹的皮疹。
该病在新生儿期不易察觉,因为未进食时血液中的相关物质浓度不高。随喂养继续,这些物质积累,症状逐渐显现。主要症状涉及生长和智力发育迟缓,语言能力也受影响。患者可能出现反复抽搐、肌肉紧张增强、反射亢进以及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不过这些症状随年龄增长可能会有所缓解。此外,皮肤可能干燥、易生湿疹,并且毛发颜色偏淡。由于代谢路径改变,体内产生的苯乳酸和苯乙酸会通过汗液和尿液排出,造成特殊体味。
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出生后立即开始的干预可以预防所有症状。然而,若治疗延迟至两岁以后,可能仅能有限度地控制某些症状。对于患病母亲,孕期管理不当会增加胎儿小头畸形和生长受限的风险。疾病的预后与酶活性缺失的程度、诊断的及时性和治疗的早晚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