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渊穴,归属手太阴肺经,又名太泉、鬼心,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穴位,它不仅是肺经的原穴,也是脉会之处。该穴位坐落于手腕前区,具体位置在桡骨茎突与舟状骨的正中点,隐藏于拇长展肌腱尺侧的小凹陷内,周围环绕着桡侧腕屈肌腱,附近还有桡动脉和静脉流经。太渊穴作为肺经上的重要穴位,其精确定位在于上述解剖结构之中。
此穴位在传统医学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
呼吸系统问题,如咳嗽、哮喘、扁桃体炎和肺炎;
心血管方面,可缓解心跳加速、无脉症及脉管炎;
此外,还能帮助减轻手臂与手腕疼痛、肋间神经痛以及改善桡腕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状况,甚至是膈肌痉挛。
在临床应用中,太渊穴常与其他穴位配合使用,例如与尺泽穴、鱼际穴、肺俞穴搭配,可以有效治疗咳嗽、咯血及胸痛;与人迎穴配伍,则能应对无脉症。
从解剖学角度看,太渊穴下方覆盖着皮肤、皮下组织直至桡骨骨膜,受到手臂两侧皮神经的分布影响。针刺时会穿透肌肉筋膜,经过桡神经浅支、头静脉和桡动脉掌浅支,最终到达桡骨骨膜附近,此处的拇长展肌腱由桡神经支配,而桡侧腕屈肌腱则受正中神经调控。
太渊穴还拥有特殊的地位,它是五输穴中的输穴,属土行,同时是肺的原穴和八会穴之一,专司脉会。此穴象征着肺经水液在此散化为清冷的体液,具有调节体内水液循环的特殊功能。
治疗时,太渊穴可通过直刺0.2至0.3寸进行刺激,患者通常会感到局部麻木和膨胀感。值得注意的是,针刺时应避免损伤肺动脉。中医艾灸也是常用方法,一般建议艾柱灸1到3壮或艾灸疗法持续5至10分钟,以增强其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