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治疗,包括鼻腔冲洗、抗真菌药物治疗、鼻内镜手术、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这种疾病通常由曲霉菌或毛霉菌等真菌感染引起,患者可能会经历鼻塞、脓性分泌物以及头痛等症状。
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液清洁鼻腔有助于清除真菌孢子及分泌物,每日重复此过程可以减轻黏膜水肿,改善鼻窦引流。操作时头部应保持45度倾斜以避免呛咳。冲洗后可能出现短暂的刺激感,但一般无需特别处理。
局部可选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鼻窦灌洗,或者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雾化吸入作为抗真菌手段。全身用药方面,则需要根据医生指导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或伏立康唑片等药物。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肝肾功能,疗程一般为4-6周。这些药物可能引起胃肠不适或皮疹等副作用。
对于那些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或存在骨质破坏情况的病人来说,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是必要的选择,通过该手术可以清除真菌团块及病变组织。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并通过扩大自然窦口来改善引流。术后定期换药能够防止粘连,复发率低于10%。然而,手术也可能带来术区出血或脑脊液鼻漏的风险。
短期内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或泼尼松片可以帮助缓解黏膜炎症反应。这类激素能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减少组织肿胀,但建议不要超过两周。糖尿病患者在使用时需谨慎,因为这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同时,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是否出现鼻腔干燥或出血的情况。
对于合并有糖尿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而言,控制基础疾病以增强免疫力非常重要。补充维生素D3滴剂可以帮助调节免疫系统,必要时还可以输注丙种球蛋白。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接触霉变环境,保持室内湿度低于50%。
为了更好地恢复,患者应该保持居住环境通风且干燥,定期更换空调滤网。饮食上推荐增加鱼肉、鸡蛋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摄入量,同时限制高糖食品以免促进真菌生长。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游泳和剧烈运动,如果出现发热或视力变化应及时就医复查。此外,练习鼻腔呼吸操有助于改善通气功能,但不建议自行尝试未经验证的方法冲洗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