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正值暑期,医美整形机构又迎来一波“学生潮”。媒体调查发现。整容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从准大学生到准高中生,甚至出现11岁儿童咨询整容的极端案例。整形手术预约量翻倍增长,“准大学生整容潮”正演变为“准高中生整容热”。进入暑假后,不少医院的皮肤科、整形美容门诊里多了很多准大学生的身影。有家长认为,在外貌上建立优势有利于孩子社交、求职,甚至还有家长催促孩子来做微整形。(中新社)
医美低龄化,近年来颇有“越传越真”之势。几年前,与之相关的呼吁,还多少有点前瞻性预判的意思。而从今年媒体摸底的情况看,此类“预判”已然得到了充分验证。当然,至今并未有专业的统计来证实“医美低龄化”到底渗透率有多少,但至少从社媒话题热度、大众主观感受来说,准大学生进行医美的,确实不在少数。在很多案例中,家长把医美作为送给孩子的高考奖励,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高考之后的暑假,时间够长、闲暇够多,正好适合医美的术后恢复。在很多家长看来,颜值就是竞争力,暑假里把形象拾掇好了,刚好以最好的状态去开启大学生活。如果说高考之前都是贯彻“心无旁骛,以学习为重”。那么高考之后,一些家长的“姿态大转弯”,就颇有点报复性补偿的意味——正常的电子产品、旅游行程之外,“医美”俨然成了一种更具分量、更具力度的特殊礼物。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父母们也算是事无巨细、用心良苦。
其实,在铺天盖地的医美广告攻势下,医美机构大体已经完成了让大众脱敏化的心智训练。于是乎,在很多人看来,医美不再是“要动刀的手术”,而是一种稀松平常的“美容项目”。这其实是严重的误解,其忽略了医美创面暴露等潜在风险,而想当然地将之看成是科技变美魔法。很多家长,都是怀着让孩子“一步到位”的心态来看待医美的,殊不知,很多医美都会让人产生长期依赖性的。“一旦入坑,终身难戒”的案例,同样并不少见。
时至今日,很多医美项目的安全性、有效期,较之以往已经大为提升。可即便如此,家长贸然地、过早地将孩子引入医美世界,也是有待商榷的。须知,医美的代价,从并不只是经济维度的而已。其关乎着自我的认知,生活观与消费方式,这些影响都是会伴随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