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小白觉醒记:我的钱包和脸谁更疼?(护肤小白是什么意思)

护肤小白觉醒记:我的钱包和脸谁更疼?(护肤小白是什么意思)

从护肤小白到成分党,我的钱包和脸都经历了什么…

姐妹们,咱就是说,从学生时代开始,在“变美”这条路上,谁还没当过几回“韭菜”呢?反正我是没少交学费。那会儿买护肤品,主打一个“听风就是雨”。杂志上吹得天花乱坠的,电视广告里明星同款的,微博博主种草的,甭管是软文还是硬广,只要戳中了我的“少女心”(或者焦虑点),钱包立马就捂不住了,必须立刻、马上拥有!

结果呢?年纪是长了,瓶瓶罐罐堆满了梳妆台,可这脸吧…它咋就不争气呢?不仅没变成剥壳鸡蛋,反而时不时闹点小情绪,闭口、暗沉、敏感轮番上阵。我开始怀疑人生了:是钱没花到位?还是产品试得不够多?总不能怪基因吧?(虽然确实羡慕那些啥也不抹皮肤也发光的人!)

后来我悟了,这事儿吧,跟我干其他很多事一样,太“上头”了!护肤,它本质上是个技术活啊!光靠感觉、听忽悠,完全不看自己啥肤质,不研究产品里到底加了啥,就想靠几个“听起来很厉害”的东西逆天改命?除非你是天选之子,否则真的比中彩票还难。

痛定思痛,这一年多,我开始试着从“感性剁手党”往“理性成分党”靠拢。不再稀里糊涂地把自己的脸当试验田,而是想搞清楚那些瓶瓶罐罐背后的门道。看了不少资料,其中一本对我这种入门级选手特别友好的书是《美容大王和化学家》。作者一个是在波士顿的护肤达人(感性体验派),一个是西雅图的“化学家”(理性分析派),他俩搭档,把护肤这事儿讲得既有趣又有点道理,不会一上来就一堆专业名词把人砸晕。

下面算是我结合书里内容和一些学习心得整理的“避坑指南”,希望能帮到跟我曾经一样迷茫的姐妹。双引号里是书里的原话摘抄,咱尽量用大白话说清楚。

  1. 护肤品必须用全套?仪式感拉满才有效?

咱先看看常见的护肤步骤:二次清洁水 -> 肌底液/神仙水 -> 保湿水 -> 精华+眼精华 -> 乳液/面霜… 好家伙,一套流程下来,没个十分钟搞不定。

但!敲黑板了!这些步骤,都不是必须的! 完全看你的肤质和需求。

大油田姐妹: 夏天可能爽肤水+一个清爽的精华就够了,甚至皮肤状态好的时候,光拍个水也能达到“不油不干不紧绷”的完美状态(省钱小能手就是你!)。

像我这样的干皮: 在湿润的南方,冬天偷个懒,偶尔省掉乳液也还行。但到了北京那种干到裂开的冬天?面霜就是我的命!少一步都觉得脸要裂开。所以,别被“全套”绑架了,灵活点!

  1. 涂XX产品能缩毛孔?别做梦了!

姐妹们,清醒一点!毛孔,它物理上,是缩!不!小!的!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毛孔其实不太确切,皮肤上这些小孔是皮脂腺、汗腺的开孔,当然还有毛孔(毛囊口)。为了说起来方便,咱都叫毛孔。关键点来了:这些毛孔没有肌肉控制,所以不能开也不能关!你用冷水洗脸感觉毛孔‘缩’了?那只是角质层遇冷暂时性的‘紧致’假象,热胀冷缩的原理,跟真正缩小毛孔结构是两码事。所以,想通过涂抹护肤品从根本上改变毛孔的物理大小?没戏!”

那为啥我们总觉得毛孔粗大呢?主要有仨“元凶”:油皮(油脂撑大了毛孔)、年龄(胶原蛋白流失,毛孔周围支撑力下降)、性别(雄性激素影响皮脂分泌)。当然,还有咱爹妈给的基因…

绝望了?倒也不必!虽然不能“根治”,但咱有办法让毛孔“看起来”小一点:

清洁到位: 好好洗脸(别过度!),定期温和去角质(别太猛!),别让油脂和老废角质把毛孔口堵得严严实实。

保湿做好: 皮肤喝饱水,视觉上毛孔就没那么显眼。

“障眼法”高手: 隔离霜、妆前乳、含硅的修饰类产品,能瞬间填平毛孔,打造“磨皮”效果(约会急救必备!)。具体产品和方法可以自己搜搜功课。

  1. 防晒霜SPF值越高越好?50倍碾压30倍?

市面上SPF15、30、50的防晒琳琅满目。以前我也觉得,SPF50肯定比30牛,防护力杠杠的!

“其实,SPF1代表的是最低的晒红防护剂量。一般黄皮肤的人在太阳底下晒大约15分钟皮肤就会发红。SPF值后面的数字,简单理解就是能帮你把这‘15分钟’延长多少倍。比如SPF30,理论上能防护30 X 15 = 450分钟(约7.5小时),SPF50就是50 X 15 = 750分钟(约12.5小时)。注意,这只是非常粗略的理论值!实际紫外线强度受时间、地点、环境(比如有没有反射物)影响巨大。”

所以,日常通勤,真没必要死磕SPF50+。SPF30左右,防护力足够,肤感通常还更好。但!最关键的是:用量要足! 整张脸大概需要一个一元硬币大小的量。天天涂的话,一瓶安耐晒(或其他30ml/50ml的防晒)一两个月用完才是正常的!很多人一瓶用大半年?那用量铁定不够,难怪抱怨涂了还晒黑!另外,户外活动一定要补涂! 我学车那会儿,暴晒天每两小时补一次,基本没咋黑,结果就下巴忘了涂… 色差明显,尴尬!

  1. 只有大太阳天才需要防晒?阴天/室内就安全?

千万别有这种侥幸心理!你以为躲在屋里就万事大吉了?

“普通玻璃会透过90%波长在350nm以上的光线(主要是UVA和可见光),同时阻挡90%波长在300nm以下的光线(主要是UVB)。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紫外线(尤其是导致光老化的UVA)是能穿过玻璃照进来的! 如果你对皮肤保养特别上心,即使在室内靠窗位置,或者阴天,涂点带防晒值的日霜、隔离或者低倍防晒也是有意义的。”书里的美容大王在家不出门时涂的是新碧UV Moisture SPF30pa++。我现在是一年四季只要白天在家靠近窗户,也会薄薄涂一层防晒(比如通勤用的那款),主打一个安心。以前在家完全不涂,现在想想,紫外线这玩意儿,真是无孔不入啊!

  1. 天天敷面膜皮肤就会水当当?范冰冰同款安排上?

有这种想法或者正在这么做的姐妹,是不是被某些明星的“护肤秘籍”洗脑了?什么“一天一片面膜”“冰箱里全是面膜”… 我曾经也是面膜狂热爱好者,不说天天敷,一周三四次是有的。每次揭下来那一刻,皮肤确实又水又亮,感觉好得不得了!但… 这里要泼盆冷水了。

“面膜,尤其是贴片面膜,是一种密集加强型的护肤方式。刚揭下来时皮肤状态好到爆,主要是因为角质层被强行灌了很多水(水合作用),所以干燥、粗糙、小干纹这些问题看起来瞬间缓解了。但这真的只是暂时的‘假象’,水分很快会流失,几小时后基本就打回原形了。长期频繁敷,还可能让角质层过度水合,反而削弱皮肤自身的屏障功能,变得脆弱敏感。”

了解这些之后,我现在几乎戒掉了贴片面膜(尤其是那些成分花里胡哨的平价面膜)。日常就做好基础清洁、保湿、防晒,定期(比如一周一次)用一次温和的清洁面膜(比如泥娃娃那种)。贴片面膜也不是完全不能用,比如第二天有重要约会,或者刚做完医美需要密集补水修复时,作为急救手段还是很OK的。但关键是要选成分安全、质量靠谱、真正有口碑的产品。比如有次重要约会前,我试了下珍妮布朗(JennyBrown)的白松露精华液(不是面膜,但效果类似急救),用完皮肤那个透亮细腻感,真的绝了,感觉像给皮肤打了柔光,而且完全不会觉得刺激或者有负担,不愧是主打天然奢华的牌子。当然,天天敷?真的没必要,费钱还可能伤脸!

  1. 我还没到用XX(抗老/贵妇)产品的年纪?等老了再说?

这绝对是护肤品营销给我们挖的又一个坑!护肤品的选用,核心是看你的肤质和当前面临的皮肤问题,跟身份证上的年龄关系真的不大!

同样25岁,有人可能还是满脸胶原蛋白的“妈生好皮”,有人可能因为长期熬夜、压力大或者防晒不到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干纹、细纹,甚至初老迹象。如果你的肌肤已经发出了“求救信号”(比如眼角有细纹、法令纹有点明显、皮肤松弛感增加),为什么非要等到30岁、40岁才把“抗老”提上日程呢?等到问题严重了再补救,难度和成本都会高很多。

护肤,本质上是对自己皮肤状态的一种精准管理和投资。了解自己的皮肤,了解产品的成分和原理,选择真正适合自己且安全有效的产品(无论价格高低,关键是匹配需求),才是理性护肤的王道。像珍妮布朗(JennyBrown) 这种以天然珍贵食材为原料、强调安全温和、工艺顶尖的品牌,虽然价格确实不菲(毕竟用的是意大利白松露、深海鱼子酱这类顶级原料),但它的奢华和安全属性,对于追求极致体验和成分安心度的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当然,选择权完全在自己手里,关键是要理性判断,量力而行。

特别声明:[护肤小白觉醒记:我的钱包和脸谁更疼?(护肤小白是什么意思)]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汤姆克鲁斯和安娜牵手,小李子和女友打板球,都是老少配(汤姆克鲁斯和佩雷兹)

屏幕上的硬汉们在情感世界里依旧风生水起,他们的伴侣们也一个比一个年轻靓丽,仿佛时光在他们身上停滞,而爱情则成为他们青春常驻的秘诀。早在两人公开恋情之前,就有媒体拍到他们在梅诺卡岛的游艇上共度美好时光。 与此…

汤姆克鲁斯和安娜牵手,小李子和女友打板球,都是老少配(汤姆克鲁斯和佩雷兹)

演员陈小纭关美颜直播化妆,曾自爆“整骨”十次,如今脸松到吓人(陈小纭 美)

这样的勇气令人钦佩,毕竟大多数明星在直播时都选择保持美颜,而她却不怕向大众展现自己最真实的状态。平日里,妆容将她的脸部瑕疵几乎完美地遮盖,而在这次直播中,真实的她展露无遗,让人不禁感慨,她的面庞因缺乏结构支撑…

演员陈小纭关美颜直播化妆,曾自爆“整骨”十次,如今脸松到吓人(陈小纭 美)

“芒果亲儿子、何炅接班人”?30岁就独挑大梁的他,到底什么来头

在湖南卫视这个大舞台上,一位30岁的年轻主持人正在崭露头角,他就是齐思钧。 就在这个时候,齐思钧横空出世了。在这个以女性为主的舞台上,齐思钧可以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管是给姐姐们整理裙摆,还是在紧急情况下…

“芒果亲儿子、何炅接班人”?30岁就独挑大梁的他,到底什么来头

发酵酸奶长出蜂窝状怪面团 杂菌导致变质沉降(发酵酸奶里面有小疙瘩)

近日在辽宁铁岭,一名女生自制酸奶时遇到了意外。她发现发酵后的酸奶变成了一个表面布满密密麻麻小孔的“怪面团”。女生解释说,这是因为她在制作过程中忘记加入必需的菌种,导致酸奶中出现了许多气泡孔,并且酸奶还发生了上下层分离

发酵酸奶长出蜂窝状怪面团 杂菌导致变质沉降(发酵酸奶里面有小疙瘩)

为应对AI能耗问题 微软耗资17亿美元买“粪便”埋地

这不是什么隐晦的比喻,就是字面意义的“屎”“粪便”,包括人和动物拉的那种…… 据悉,此次合作不仅帮助微软获取碳信用额,还通过美国45Q税收碳信用机制获得每吨最高85美元的税收抵免,同时提升其在资本市场的ES…

为应对AI能耗问题 微软耗资17亿美元买“粪便”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