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奖结果公布 宋佳二封靳东首摘视帝
第 30 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结果当天公布,宋佳凭《山花烂漫时》二度封后,成全场唯一二封视后。靳东靠另一部作品首获视帝,实现主流奖项突破。蒋奇明和蒋欣分获最佳男女配,蒋欣从 “华妃” 到如今角色,完成演艺生涯重要跨越,这也是她首次获主流奖项认可。四位获奖者中三位首次拿奖,外界觉得这严格遵循评选标准,没看资历,结果实至名归。
刘亦菲被曝提前知结果离场 杨紫全程配合
颁奖礼进行时,多个渠道说奖项结果疑似提前泄露。有消息称刘亦菲本已到现场准备,团队下午知道结果,确定她没拿视后,她情绪波动后和团队离场,没参加后续环节。而杨紫同样没获奖,却选择全程参与到结束,配合颁奖流程。这事儿引发讨论,有人关注艺人面对结果的不同反应,有人则在意结果提前泄露对艺人安排和活动的影响。我一朋友做活动策划的,就说这种情况太影响流程了,艺人行程都是提前安排好的,突然变动很麻烦。
获奖名单再遭偷跑 上届也曾有类似情况
颁奖礼刚开始,就有网络 “瓜主” 在社交平台曝光完整获奖名单,和最终结果一致。其实上届颁奖时,就有消息说周迅提前知道结果,从法国赶回来领奖,这说明这问题在奖项运作中一直存在。连续出现名单偷跑,让行业内外质疑主办方保密机制。有业内人士跟我说,这样下去奖项权威性肯定受影响,观众也会觉得没意思。就像看电影被剧透了结局,那观影体验肯定大打折扣。
保密工作引争议 如何平衡成难题
基于多次泄露情况,业内和公众建议主办方加强保密。有人认为要在评选各环节建更严管控机制,从评委评选到结果公布都强化措施,维护奖项专业性和公信力。但围绕这事也有争议:有人觉得保密是维护公平的基础,泄露会破坏严肃性,对未获奖艺人不好;也有人觉得艺人反应是个人选择,更该关注奖项运作规范性,长期有漏洞可能让评选从 “看作品” 变成 “看信息”,影响公众对行业评判体系的信任。这争议不仅关乎单个奖项流程,还涉及行业奖项公信力建设。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房子就不稳,奖项保密机制就是地基,地基出问题,房子早晚要歪。未来怎么平衡流程规范和公众期待,是白玉兰奖和整个电视行业要思考的。